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Gymnophiona |
目中文名 | 蚓螈目 |
科名 | Ichthyophiidae |
科中文名 | 鱼螈科 |
学名 | Ichthyophis bannanicus Yang, 1984 |
中文名 | 版纳鱼螈 |
引证 | Ichthyophis bannanica Yang, 1984; Ichthyophis glutinosus Yang and Su, 1976; Ichthyophis sp Mell, 1922; |
形态描述 | 鉴别特征 体呈蠕虫状,状似蚯蚓,无四肢,背腹略扁平,尾短,略呈圆锥状。 形态 依据云南勐腊(2雌)、盈江(1幼)以及广西大容山(2雄、2幼)标本。 成体:雄螈头体长309~317mm,尾长3.Omm;雌螈头体长344.5~411.0mm,尾长 5.5~6.Omm。头小而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宽圆,突出于下唇;鼻孔近吻端两侧; 眼间距约为鼻间距的2倍而几乎等于吻长;眼小呈点状隐于胶膜下,瞳孔呈圆形;上唇 缘每侧中央部位有一个锥状触突,触突至鼻孔的距离约为其至眼的距离的3倍,基部有 一小窝可供缩入。上颌齿与犁腭齿各一列,齿数几相等,约有20~21枚,二者均排列呈 “∩”形,齿列呈新月状向后弯曲;下颌齿2列。舌呈椭圆形,前端微缺,粘连于口腔 底部。颈腹面有3条颈沟,其间为2领褶;第一颈沟在头侧距口角约4mm;第二颈沟在 头背面不能见其两端;躯干部环褶328~387个,尾环褶4个,初级褶间有不成环状的次 级褶;初级褶由背经体侧绕至腹面后,开始略向后弯于腹中线处,其形状呈“︽︽”状, 大约成140°角。肛孔纵裂,呈椭圆形,孔侧有4~5个环褶。体前半部环褶间有小鳞2行, 中部3~4行,后部多为4行,少数为5行;小鳞宽大于长,宽约1.5mm,半透明,轮纹 清晰,为一系列同心圆。 皮肤光滑,富有腺体。椎骨102~104个;肋骨发达。 生活时背、腹面均以棕色为基色,但背面为深棕或棕黑色,腹面浅棕或浅褐色;背 部显紫色腊光;眼为蓝黑色;触突为乳黄色;自两口角沿体侧至肛孔各有一条黄色或橘 黄色纵带;肛孔周围为淡黄色。 卵-解剖KIZ 74001号雌螈,腹腔内有卵62粒,近圆形,乳黄色,卵径 6.3~7.4×6.4~7.75mm,尚未进入输卵管。据张玉霞、温业棠(2000)记载,广西者产卵30 多粒,有护卵行为。 幼体:1979年5月和6月采自广西大容山的2条幼体的触突和小窝尚不明显;鳃裂 2对;头体长118.5mm,尾长2.5mm;躯干环褶分别为359个和371个。云南盈江的幼 体头体长132.6mm,尾长4.4mm,除环褶尚少及体色较深外,其他特征与成体相同。温 业棠(1983)曾报道,广西的幼体在尚未见到触突和小窝时,其头及颈两侧有侧线;颈侧 各有一个鳃孔;尾部具鳍褶。尾背鳍褶起自肛孔背上方稍前部位,向后绕过尾末端至尾 腹面肛孔之后。 表3 版纳鱼螈成体量度(云南、广西) Table 3 Measurements of adults of Ichthyophis bannanicus Yang(Yunnan,Guanyxi)单位:mm 领褶 背环褶 尾环褶** 编号 产 性 全长 头体长 头长 头宽* 吻长 眼间距 鼻间距 体横径 尾长 CF DA TA 地 别 TOL SVL HL HW SL IOS INS BW TL (个) (个) (个) 74001 云 南 ♀ 417.0 411.0 12.2 9.0 7.0 7.0 3.5 16.4 6 2 387 4+5 58005 云 南 ♀ 350.0 344.5 12.0 9.0 6.8 6.8 3.4 - 5.5 2 328 4+4 79048 广 西 ♂ 320.0 317.0 12.0 8.5 5.5 6.5 3.0 14.0 3.0 2 371 4+4 广 西 ♂ 312.0 309.0 13.0 8.9 6.5 6.6 3.4 13.0 3.0 2 386 4+4 * 为眼部位置之头宽;**为肛部背面环褶+尾环褶(个)。collar fold (CF);dorsal annuli (DA);tail annuli(TA)。 |
生物学描述 | 生物学资料 该鱼螈生活在海拔100~900m植物茂密而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常 栖息于溪流、小河及其附近的水坑、池塘、沼泽和田边石缝、土洞内或树根下。据温业 棠(1983、1998)记载,鱼螈营穴居生活,以头在肥沃的泥里钻洞,形成互相沟通的网 状隧道,有数个洞口;洞口、隧道位于水平面之上,有的距水面达0.5m;白天多伏于洞 内或露头于洞外,有时到菜园或田边活动,夜间外出觅食。冬季气温降至15℃以下即进 入冬眠,翌年春天气温回升维持在20℃以上时出来活动。在饲养条件下,鱼螈生长很慢, 每年平均增长30mm。雌螈全长350mm左右达性成熟;4~5月在溪边接近水平面的岸上 筑巢,其洞穴直径约10cm,卵产于其内;雌螈卷曲于卵群周围加以保护。孵化后的幼体 即进入水中,藏于水底卵石之下,有时亦游至水面呼吸空气,比成螈活动敏捷,起初取 食藻类等浮游生物,逐渐地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全长约180mm时开始变态。成体只 捕食蚯蚓,在饲养情况下拒食其他任何动物饵料。 |
分布信息 | 云南(勐腊、景洪、盈江),广东(罗浮山、鼎湖山、肇庆、罗定、信宜、 化州),广西(梧州、东兴、北流、玉林、容县、岑溪、桂平、南宁、防城) ; 越南(北部)。 ;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上卷) 总论 蚓螈目 有尾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