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Urodela |
目中文名 | 有尾目 |
科名 | Salamandridae |
科中文名 | 蝾螈科 |
学名 | Paramesotriton chinensis (Gray, 1859) |
中文名 | 中国瘰螈 |
引证 | Triturus sinensis boringi Herre, 1939; Paramesotriton chinensis Fei,Ye and Huang, 1990; Cynops chinensis Gray, 1859; Paramesotriton chinensis Freytag, 1962; Triton chinensis Strauch, 1870; Triton sinensis Sauvage, 1876; Trituroides chinensis Sichuan , 1977; Molge sinensis Boulenger, 1882; Paramesotriton fuzhongensis Wen, 1989; Trituroides sinensis Chang, 1935; Triturus chinensis Pope and Boring, 1940; Triturus sinensis Dunn, 1918; Diemictylus sinensis Stejneger, 1907; |
形态描述 | 鉴别特征 吻长与眼径几等长;背面有一条浅色脊纹或无;腹面色深有浅色斑;雄 螈尾侧无斑;指、趾无缘膜。 形态 依据浙江(7雄、6雌、卵及幼体)标本。 成体:雄螈全长 133mm,雌螈141mm左右。头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明显侧扁。 头长大于头宽;吻钝圆,吻端平切,远突出于下唇缘,鼻孔位两侧几近吻端,鼻孔间呈 平切状,吻棱明显;吻长等于或略长于眼径;上唇褶较明显;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 二斜列呈“∧”形,前端颇为接近,在两个内鼻孔之间水平部位会合;舌较小,近圆形, 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连,两侧游离。 四肢长,前肢较细,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或掌、蹠部相重叠;指、趾略扁, 无缘膜,末端钝圆,基部无蹼;指4个,指长顺序为3、2、4、1,内、外掌突不显或略 显;趾5个,趾长顺序为4、3、5、2、1,第三、四趾几等长,内、外蹠突小。 雄螈尾长为头体长的85%,雌螈的为97%;背、腹鳍褶窄而厚,尾末端钝圆。 皮肤极粗糙,头体背面及体侧满布大小分散的瘰粒,体背侧的较大而密,有的从 肩上方沿体侧至尾基部的较密集,形成纵行;躯干部的较头部的大;上唇缘皮肤略光 滑。枕部的“∨”形隆起较明显,其后角与背正中的窄嵴棱相连,向后延伸达尾部; 尾前部疣粒较多,向后逐渐减少至尾后部光滑。头部腹面较光滑,咽喉部较为粗糙, 有扁平疣,无颈褶或不明显;体腹面两侧的疣粒较中央部位的多,体腹面及尾侧有横 的细沟纹。 生活时背面和尾侧为褐黑色,个别棕褐色,背脊棱为棕色或暗红色;腹面色较浅, 略带紫蓝色,从咽喉至肛前有形状、大小不一的橘红或橘黄色斑点,体侧及四肢上散有 黄色圆点;尾部中段和后段尾肌部位带淡紫色,沿尾腹鳍褶3/4处为橘红或橘黄色,有 的被深色斑所间断。随着栖息环境的不同,体色的深浅及各部的斑点大小、形状均有所 变异。液浸标本体背面灰黑或灰褐色,各部色斑均变为白色。 第二性征:雄螈肛部明显隆起,肛裂长,肛后部有许多绒毛状乳突。 头骨:头骨长大于头骨宽,约为头骨宽的1.1倍;上颌骨外侧间距与方骨外侧间距 几相等;鳞骨后突与枕髁后缘几在同一水平位置。犁骨齿列呈“∧”形,前端会合;前 颌骨单枚,鼻突长,与额骨连接;鼻骨大,左右鼻骨被前颌骨鼻突分开,位于前颌骨鼻 突和上颌骨之间;额骨大,顶骨较小,额鳞弧较宽,额鳞窝较小;上颌骨较长,不与方 骨连接,且相距甚远,翼骨前端与上颌骨不连接,间距较窄;方骨外侧无钩状突。角舌 骨粗大为软骨质,左右不相连;上舌骨骨化;基舌软骨有1对辐射状的指状突;鳃弧2 对,角鳃骨2对,均骨化;上鳃骨1对,为硬骨。 表51 中国瘰螈成体量度(浙江) Table 51 Measurements of adults of Paramesotriton chinensis(Gray)(Zhejiang) 单位:mm 7♂♂ 6♀♀ 7♂♂ 6♀♀ 全 长 TOL 126.0~141.0 133.0 133.0~151.0 141.2 尾 高 TH 7.4~11.8 9.5 15.2% 7.3~11.7 8.9 12.4% 头体长 SVL 68.5~76.9 72.0 67.4~75.5 71.7 尾基宽 TW 6.2~8.7 7.0 9.7% 6.4~9.8 7.6 12.9% 头 长 HL 15.0~16.7 16.0 22.3% 14.6~16.5 15.3 21.3% 前肢长 FLL 21.7~25.0 23.6 32.8% 20.5~24.9 23.3 32.5% 头 宽 HW 12.9~15.0 14.0 19.5% 13.4~16.0 14.4 20.1% 后肢长 HLL 21.8~26.1 23.8 33.1% 22.3~24.9 23.1 32.2% 尾 长 TL 57.5~64.1 61.2 85.0% 64.2~77.5 69.5 97.0% 卵:单生,呈圆形,卵径2.2~2.5mm,动物极棕黑色,植物极浅棕色;卵粒外有3 层卵胶膜呈椭圆形,其最大直径约5mm。 幼体:一尾外鳃已消失的幼螈,全长48mm,头体部疣粒明显,背正中有1条浅色 脊纹,四肢基部背面有一浅色斑。腹面浅色斑及尾鳍褶下缘之浅色均很明显。 |
生物学描述 | 生物学资料 中国瘰螈多生活在200~1200m丘陵低山的流溪中,一般水面宽阔,水 底多有小石子和泥沙。成螈白天常隐伏于水底石块间、枯枝烂叶下,有的在水下爬行, 时而游向水面呼吸空气或到岸边觅食;阴雨天气常上岸在草丛中或腐叶层下活动。5~6 月为繁殖期;卵粘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幼体当年完成变态。冬眠期成螈多潜伏在深 水潭底。 该螈捕食水蚯蚓、叩头虫、叶甲虫、象鼻虫、蜗牛、螺等小型动物,对消灭农林害 虫有一些作用。 |
分布信息 | 重庆(西阳)、湖南(江永、道县)、安徽(歙县、休宁、九华山)、浙江(天台、杭州、宁海、宁波、临海、北雁荡山、丽水、乐清、缙云、临安、义乌、镇海、开化、遂昌、龙泉、桐庐、象山、新昌)、福建(武夷山)、广东(西部和北部)、广西(金秀县大瑶山、龙胜、钟山、富川)。 ; |
分类学讨论 | 讨论 庞家庆等(1992)对瘰螈属物种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富钟瘰螈 Paramesotriton fuzhongensis Wen (1989)除体形较大、尾高外,与中国瘰螈极其相似,在数值分类中亦最 早聚合,尤其是二者骨骼特征相当一致,与其他物种之间骨骼形态差异明显,由此得出 “富钟瘰螈应是中国瘰螈的次同名”的结论。袁志刚等(2000)对富钟瘰螈和广西瘰螈 6 种组织做了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酶谱有明显区别,支持 富钟瘰螈不同于广西瘰螈。但是,该文没有中国瘰螈的酶谱资料与富钟瘰螈和广西瘰螈 相对比,因此,本书依据庞家庆等(1992)的意见暂将富钟瘰螈作为中国瘰螈的同物异名, 其分类地位有待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方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上卷) 总论 蚓螈目 有尾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