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学名 | 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绿头鸭 |
俗名 | 大红腿鸭; 大绿头; 大麻鸭[♀](以上北名); 对鸭; 官鸭; 青边(南名); |
形态描述 | 绿头鸭是一种最常见的比较大形的野鸭。雄鸭的头和颈辉绿色,光彩夺目,颈基有一条白色领环与栗胸相隔;上体大都黑褐色,下体灰白色;翼镜紫蓝色,上下缘有宽阔的白边;中央两对尾羽绒黑色,末端向上卷曲。雌鸭背面黑褐色,各羽带有浅棕色宽边;腹面浅棕色,并杂以褐色斑点;翼镜与雄鸭相同。雄鸭的嘴端不具黄斑,雌鸭的嘴端呈暗棕黄色。 形态 (依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繁殖羽):头和颈呈辉亮的翠金绿色,颏近黑色;颈基有一道狭窄的白色领环;上背和两肩密杂以褐与灰相间的波状细斑,羽毛边缘带棕黄色;下背转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绒黑色,并稍具绿辉;中央两对尾羽亦黑色,向上卷曲似钩状,外侧尾羽灰褐色,羽缘白色,最外侧尾羽大都灰白色,羽片中部并满缀以灰色细斑。两翅灰褐色;翼镜呈金属紫蓝色,其前后缘各有一条绒黑色的窄纹与白色的宽边相隔。上胸两侧浓栗色,羽缘浅棕色;下胸两侧和两胁灰白色,杂以纤细的暗褐色波状斑;腹淡色,密布暗褐色微斑;尾下覆羽绒黑色。 雌性成鸟(繁殖羽):头顶至枕后黑色,并密杂以棕黄色,头侧、后颈和颈侧浅棕红色,杂有黑褐色细纹,贯眼纹黑褐色;上体全为黑褐色,而具棕黄或棕白色羽缘和“V”形斑;尾羽亦然。两翅与雄鸟相似,但三级飞羽较雄鸟暗;颏和前颈纯浅棕红色;下体余部浅棕或棕白色;并杂有暗褐色粗斑或纵纹。 雄鸟润羽(8月间采自大兴安岭):很像雌鸟的繁殖羽,但头和后颈的羽色较暗,头顶稍著蓝绿色光辉;上体黑褐色,具棕色羽缘,腰纯黑色,尾羽褐色,羽缘白色;翅同于繁殖羽;喉白色,胸棕红色,腹灰白色,至尾下覆羽转纯白色,自胸至尾下覆羽均具棕褐色纵纹。 雌鸟润羽与雄鸟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头黑褐并杂以棕黄色,上背至尾上覆羽较雄鸟暗,羽缘宽而色浅;尾羽褐色,并具棕白色羽缘和“V”形斑;两翅与繁殖羽相似,下体与雄鸟相同,但褐色斑纹少而不显著。 虹膜棕褐色;雄鸭嘴橄榄绿色,嘴甲黑色,跗蹠红色;雌鸭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黄色,跗蹠橙黄色;雌雄的爪均黑色。 雏鸭(6月1日采自黑龙江省抚远县):头顶暗渴色,头侧和喉淡棕黄色,自上嘴基部有一条较宽而弯曲的暗褐色贯眼纹与枕上部相联,耳有一块暗棕褐色斑;上体大都棕褐色,腰和尾转暗褐色,背和腰的两侧有两块黄色块斑;翅的外侧和翅端黄色;下体棕黄色,胸以下较淡,下腹稍沾褐色;体侧褐色,各具一块明显的黄斑。嘴灰绿色,嘴甲粉红色;跗蹠灰绿色。 幼鸭(8月中旬采自乌梁素海):雌雄羽色极相似。像雌性成鸟,但喉较淡,下体白色,黑褐色的斑和纵纹显得更加清晰。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1079 568 56.3 278 75.3 42.5 (1000-1250) (540-615) (53-59) (270-282) (72-81) (40-46) ♀♀(10) 950 532 52.5 254.4 71.7 40.5 (910-1000) (515-550) (51.5-54.2) (250-260) (69-78) (39-44) 彩 色 羽 毛 的 种 类 1.火烧边:着生于肩部,即肩羽。 特征:羽片灰色,大部呈虫蠹状斑纹,其外羽片端缘棕褐色若火烧状,因此得名。火烧边分为两种,在肩羽靠外侧的长约12厘米左右,是软火烧边;靠内侧的较硬,长约14厘米的是硬火烧边。 2.黑二翼(又称拐子股或黑点二翼毛):着生于翅上的大覆羽。 特征:羽片短小,约6厘米,大部淡褐色,羽端黑色,在黑褐二色之间有一条极为明显的白色横斑;羽干较硬,呈淡褐色。每只鸭约有20枚。 3.绿头鸭批水:是翅上的三级飞羽。 特征:羽片灰褐色,外羽片较深,羽干硬,羽端尖形,长约14厘米。 4.白银边毛:着生在尾基的两侧,即腰侧羽。 特征:羽片形小而软,几呈扇形;羽片有细腻的黑白花纹,带有丝亮,并有宽阔白色的羽端闪闪发光,色泽异常美丽。每只鸭约有40余枚。 5.黑小勾(又称蝎子勾):着生于尾部,即正中两对尾羽。 特征:羽片绒黑色,并具深绿色光泽,羽端尖而向上卷曲如勾状。整个羽毛长约11厘米,看起来很象一只蝎子,故名蝎子勾。每只鸭仅有两对。 6.绿头鸭翠(又称蓝鸭翠):是翼上的次级飞羽,即组成翼镜的羽毛。 特征:羽端有白色的宽斑,内羽片暗褐色,外羽片大部呈金属紫蓝色。每翅有10枚。 7.白花毛:着生于两胁下至近腿处,即胁羽。 特征:羽片灰白色,满布以淡褐色的波状细纹,长约11厘米。 8.鸭膀子:是两翅的初级飞羽,着生在掌骨和指骨上。在加工时,必须保留这些小骨,使初级飞羽完整无缺,主要做制图扫帚用。每翅有10枚。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绿头鸭是河鸭属中常见种类。栖居于水浅而水生植物丰盛的湖泊、池沼,冬季在水库、江湾、河口等处也随时可见。在南方,它们留居时间最长(10月中至4月初),是构成越冬鸭类的主要类群之一。在洞庭湖和波阳湖,绿头鸭的数量占整个越冬鸭类的15%左右,在太湖占21.98%。在东南沿海,其数量仅次于绿翅鸭和斑嘴鸭。除繁殖期外,它们总是结群活动的。在越冬地区常见到百余只结群;7-8月间脱换飞羽时以及迁徙过程中,常集结成数百以至千余只的大群。 绿头鸭鸣声响亮,与家鸭极相似。在南方猎民常用绿头鸭和家鸭的自然杂交后代作“媒鸭”,诱捕飞来的鸭群。雄鸭的叫声似“jia-jia”,雌鸭声似“ga-ga”,而从鸭群中经常发出“kuak-kuak”的嘈杂声。 性杂食,由于地区和季节的不同,它们的食物也不一样。总的来看,是以野生植物的种子、芽、茎叶,谷物,藻类,软体动物和昆虫为食。秋末冬初胃中谷物含量有显著增多,我们于7-8月在内蒙古乌粱素海剖验21个胃,其中3只胃中有麦粒,一只食道里有二个土蝗,其他胃里主要是藻类,还有数量不多的禾本科、莎草科种子、萝卜螺(Radix sp.)及鞘翅目昆虫碎片。11-12月间在河北白洋淀剖验14个鸭胃,内有6种杂草种子,占总食量30%强[旱苗寥种子10%、稗子5%a,沼螺(Parafossarulus)和涵螺(Alcinma) 15 %],其余为杂草、苇茎和昆虫等。我们从10月至4月就太湖地区越冬绿头鸭进行了食性分析,在其胃含物中谷物占24.23,马来眼子菜(Popamogeton malainus) 18.47%,野生植物种子、芽、茎和碎片36.75,早角蓼、黑藻等9.71%,螺类10.3%。 绿头鸭在越冬区就已经配对。在洞庭湖和波阳湖,2月初就见到雌雄的配对行为,解剖发现一些雄鸭的生殖腺已很发达,3月底至4月初在太湖已大都成对,明显地保持着成对生活。繁殖期开始于4月下旬,在黑龙江省抚远,6月1日已出现鸭雏;内蒙古5月23日见到正在孵化的绿头鸭;北京7月初以后陆续见到带雏的雌鸭。 绿头鸭的营巢条件是多样化的。巢筑在湖泊、河流沿岸的杂草垛中,蒲苇摊里的旱地上,倒木下的凹陷处,稠密的禾本科草丛中以及堤岸附近的浅穴里;有时也筑在大树的树权间及其他鸟类的旧巢中。巢由干草、蒲苇的茎叶等搭成,孵化过程中还铺有亲鸟身上的废羽。1960年5月23日在乌粱素海采得一巢,外径280、内径165、高85深60毫米;1959年7月21日在河北宝坻县曾发现一巢置于水边堤岸上的一个约250毫米的浅穴里。每巢产卵1o枚左右。卵有两种色型,极像家鸭。采自乌梁素海的卵纯白色,略沾肉色;河北宝坻的卵呈灰绿色。13枚卵重量为48.5-58克,大小为56.5-60×40.5-43毫米。孵化由雌鸟担任。在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条件下,孵化期24-26天。初生的鸭雏重29克左右,全长145,嘴长15毫米。 绿头鸭一年换羽两次:夏秋间全换(即润羽)和秋冬间部分换羽。润型换羽开始于繁殖期,至8月底结束。润型体羽在繁殖地更换,脱换飞羽前一般进行局部迁移,选择良好的具有隐蔽条件的地方集大群换羽。1960和1973年我们在乌粱素海于7月底至8月初观察和采到的大量绿头鸭均已被新羽,新的飞羽已长达200-235毫米。 根据我们在乌梁素海地区的观察,换羽区水深约60-80厘米,换羽区蒲苇滩外缘水面上常有大量飘浮着的旧羽,附近水面上的土包遍布绿头鸭粪便,在滩边可以听到鸭群翅膀打击蒲苇茎的声音和杂乱的鸣叫声(渔民称之为翅声和口声)。换羽期它们白天隐匿于蒲苇滩中,夜里结群出现于明滩上。数量占该地区换羽鸭类总数的45%,通过网捕进行观察统计,它们换羽时几乎组成清一色的大群,很少同其他鸭类混杂。如1960年7月30日 一网捕到的852只绿头鸭中,只混有3只脱翅换羽的骨顶鸡(Fulica a.atra)和1只琵嘴鸭(Anas clypeata),而8月3日的654只中仅杂有1只骨顶鸡.当地渔民反映,他们曾不止一次见到绿头鸭和斑嘴鸭有混群现象。 雄鸭换润羽时间约早于雌鸭15-20天,而冬间换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秋后部分换羽约2个多月。10月中旬在太湖捕获的绿头鸭,其背、尾、体侧和头、颈等还有血管毛分布区,直到11月底才完全消失。换羽序是先胸、腹、两胁、尾羽,头颈次之,最后是背羽。 |
分布信息 | 繁殖在我国北部。; 在国外,分布于欧、亚、美洲等的北部,格陵兰南岸,墨西哥北部,美国佛罗里达州;越冬于亚洲南部,北非和中美一带;个别亚种分布于夏威夷群岛为留鸟。; |
分类学讨论 | 本种分化有6个亚种,国内只有一个亚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绿头鸭个体肥大,素来视为野味中之上品。是国内主要的一种狩猎禽,每年捕获量居鸭类中首位。羽毛除供填充用的绒羽外,作为商品用的彩色羽毛有8种:翼镜(绿头鸭翠或蓝鸭翠)、雄鸭的肩羽(火烧边)、胁羽(白花毛)、雄鸭中央两对尾羽(黑小勾或蝎子勾)、腰侧羽(白银边毛)、初级飞羽(鸭膀子)、内侧次级飞羽(绿头鸭披子)、翅上次级大覆羽(黑二翼、拐子骨、黑点二翼毛)等(详见附录一)。 绿头鸭虽然全年主要以野生植物为食,但嗜食谷物,在南方稻谷收割季节也造成一些危害。它们也吃一些昆虫,特别是蝗虫。在它们为害地区,可结合除害,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捕猎。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