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学名 | Aythya baeri (Radde, 1863) |
中文名 | 青头潜鸭 |
引证 | Anas (Fuligula) Baerz Radde, 1863, Reise Sud. Ost. Sibirien 2:376(黑龙江中游)。; |
俗名 | 白目凫; 东方白眼鸭; 青头鸭(北名); |
形态描述 | 雄鸭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上体黑褐色;胸部暗栗色与白色的腹部截然分开。雌鸭头、颈黑褐色,胸部淡棕色。翼镜和尾下覆羽两性均白色。 形态 雄性成鸟:头和颈黑色,并具有绿色光泽;颏部有一小块三角形的白斑;上体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色较浓;下背和两肩满杂以褐色蠢斑;初级飞羽的羽端和外羽片暗褐色,第1枚内羽片近灰色,2-4枚转灰白色,从第5枚开始几乎整个羽片变为灰白色,仅端部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形成明显的翼镜,端部有一暗褐色横带,边缘有白色狭纹,三级飞羽暗褐色,并有绿色光泽;胸部暗栗色;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下腹杂以褐斑;两胁淡栗褐色,羽有白端;尾下覆羽洁白。 雌性成鸟:头和后颈黑褐色,头侧、颈侧棕褐色;眼先与嘴基间有一红栗色斑块;前颈和喉亦为褐色,稍杂以白色点斑,颏部亦有一小块三角形白斑;上体暗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比较浓些,背和两肩羽毛边缘稍淡;两翅羽色与雄性成鸟略同;胸部淡棕褐色,各羽边缘更淡;腹部白色,下腹杂以褐斑,向后斑杂更多;两胁褐色,羽端白色;尾下覆羽洁白。 虹膜白色(d')或淡黄色(?);嘴深灰色,嘴甲和嘴基黑色;跗蹠铅灰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500-675 430-470 43.2-43.5 201-202 59-60 33-34.7 ♀♀(2) 590-655 420-434 40-43.6 191-194 62-64 32-33 |
生物学描述 | 此种潜鸭性胆怯,翅强有力,飞行和行走都很快,常迅速地活动于被丛林围绕的江河和池塘的水面上,栖息于多水生植物和芦苇的低地小湖,为沿海一带常见的一种潜鸭。在河北省春、秋季节迁经的时候比较常见,一般十余只结成小群,略呈楔形行列,低空飞行。冬季在太湖地区此鸭亦喜集群,每群少仅十多只,多达近百只,并有与凤头潜鸭混群的现象。 食物以各种水草、杂草种子和软体动物等为主。 郑光美于1959年7月20日在河北省蓟县青淀洼获得一个完整的鸟巢,其外径160×200毫米,高50毫米,深30毫米。巢呈圆盘状,中央略凹陷,位于水边的陆地上。巢用长的水草编成,内有6枚卵,淡黄色,略成圆形。卵的大小为38.2-38.4 X 50.0-51.2毫米。 |
分布信息 | 在我国境内繁殖于东北西北部、北部、中部、西南部及河北省的东北部,以至北京郊区;迁经河北省南部、山东、河南等地,到长江中、下游以至福建、广东等地越冬。 ; 在国外,繁殖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越冬在朝鲜、日本、泰国、缅甸、孟加拉国及印度。 ; |
分类学讨论 | 贝克(1929)等人曾把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列为一个种的两个亚种,但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各有自己的繁殖区,不相重叠或接触,彼此生殖隔离,未见有混交现象,所以我们认为应分立为两个独立的种。 |
经济价值 | 本种在我国东部是常见候鸟之一,是主要的一种狩猎对象。羽毛可作填充材料。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