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学名 | Aythya ferina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红头潜鸭 |
引证 | Nyroca terma terznozdes Kuroda, 1920, Dobuts. Zasshi 32:243[日本版](模式产地:日本东京附近)。; Anas terma Linnaeus, 1753, Syst. Nat., ed. 10,1:126(模式产地:瑞典)。; |
俗名 | 红头鸭; 矶凫(北名); |
形态描述 | 雄鸭的头和颈栗红色;上背和胸黑色;下背与两肩灰色,杂以明显的黑色波状细斑;翼镜灰色;腹灰色。雌鸭的头和颈棕褐色;胸暗黄褐色;腹部灰褐色;其余部分与雄鸭相同。 形态 雄性成鸟:头和上颈栗红色;颏有一小白斑;下颈、上背和上胸为辉棕黑色,下颈羽端沾栗色,上胸羽端微白色;下背、两肩、翅上的三级飞羽、内侧覆羽以及两胁均为灰色,缀以明显黑色波状细斑;腰和尾的上下覆羽均黑色;翅上的外侧覆羽灰褐色;初级飞羽灰褐色,外羽片和羽端处杂以黑色波状细斑,羽端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尾羽灰褐色;下胸及腹均灰色,下腹有不规则的黑色细斑。 雌性成鸟:头、颈上面棕褐色,下至颏、喉转为棕白色,上背和上胸为无光泽的暗黄褐色,下背和肩羽及翅上的内侧覆羽、三级飞羽等均灰褐色,各羽端部转为灰白色,而杂以较雄鸭更细的黑色波状斑;翼镜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深褐色;下胸和腹灰褐色,下腹和尾下覆羽渐杂以浅褐色横斑;两胁亦然。翼和尾与雄鸭相似,体形略比雄鸭小些。 虹膜黄;嘴淡蓝色,基部和尖端淡黑色,跗蹠和趾铅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7) 720-1,120 465-484 44-48 207-217 42-56 34-38 ♀♀(2) 1,050 466 44-45 210-211 49-51 34-35 |
生物学描述 | 红头潜鸭是一种内陆性候鸟,常见于芦苇丛生和掩盖条件较好的水面,沿海一带很少见到。在非繁殖期,集成大群,有时还和凤头潜鸭混群,活动于湖泊、沼泽和其他开阔水面。我们在江苏省太湖观察到,红头潜鸭11月份迁来,当时平均体重约为493克,经两个月越冬生活,平均体重增至752克;从2月份开始逐渐北返,此时平均体重为693克,数量比12-1月略见减少。红头潜鸭和凤头潜鸭迁来太湖较晚,11月上旬至1月上旬,它们还有较多的血管毛(没有换羽完全的特征)。检查20只,只有一只体羽已全部换好,其余19只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毛分布。到1月底,大部分个体羽毛已基本换全。3-6月间见于河北。红头潜鸭很善于潜水,往往潜入深水中觅食,常在水中互相追击潜水。飞行迅速,在陆地上行走则比较困难。 红头潜鸭爱吃马来眼子菜((Popamogeton malaimus Miq.),谷粒吃的很少。动物性食物有软体动物、鱼、蛙等。 |
分布信息 | 在国外,繁殖在西伯利亚南部,蒙古,欧洲中部和不列颠群岛;越冬在日本,中南半岛,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欧洲的南部和非洲的北部。; 繁殖在新疆天山;迁徙时见于我国东北西北部,新疆西部和中部,河北,山东,山西,甘肃西北,青海,南抵西藏南部等地;越冬在长江流域,南至福建、广东沿海;台湾罕见。; |
经济价值 | 个体较大,体重近一公斤,肉的质量在晚秋和冬季亦比较好,是狩猎对象之一。羽毛可作被、褥等的填充材料。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