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学名 | Aythya marila (Linnaeus, 1761) |
中文名 | 斑背潜鸭 |
引证 | Fuligula Mariloides Vigors,1839,Zool.Beech,Voy. Blossom:31(模式产地:白令海)。; Anas Marda Linnaeus, 1761, Faun. Svec., ed. 2:39(模式产地:欧洲北部Lapland),; |
俗名 | 东方蚬鸭(北名); 铃凫(北名); |
形态描述 | 雄鸭通体大都黑色;下背和肩羽黑白相杂;翼镜白色;腹与两胁亦白色。雌鸭嘴的基部有一白色宽环;翼镜亦为白色;腹部灰白色,两胁浅褐色,杂以白色;其余体部大都为褐色,下背和肩羽微有白色斑。 形态 雄性成鸟:头和颈的羽毛犹如天鹅绒般柔软,纯黑色,并大部闪着紫色光泽,头和颈等的两侧却具金属绿色反光;上背、腰、胸和尾的上下覆羽等均为黑色;下背和肩羽白色,满杂以黑色狭窄的波状横斑;翅上覆羽淡黑褐色,并具棕白色的蠢状细斑;外侧四枚初级飞羽黑褐色,内羽片除羽端外褐色较淡;从第5枚起,外羽片转为近白色,羽端仍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构成明显的白色翼镜,羽端淡黑褐色;腹部和两胁纯白,下腹混杂有稀疏的暗褐色细斑;尾羽淡黑褐色;翅下覆羽和腋羽均白色。 雌性成鸟:嘴的基部有一白色宽环;头、颈、胸和上背均为褐色,各羽具不显明的白色羽端,构成鱼鳞状斑纹,下胸羽端较宽,而较显著;下背和肩羽褐色,有不规则的白色细斑;翅与雄鸭略同,翼镜亦白色但较小些;腹部灰白色,肛周杂以乌褐色;两胁浅褐色,羽端具明显的白斑。尾下覆羽褐色,腋羽白色。 肛膜亮黄,嘴蓝;跗蹠和趾铅蓝色,爪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976 462.3 44.8 224.5 53.4 35 (890-1100) (460-485) (42-47) (220-230) (50-58) (34-36) ♀♀(8) 600-1020 425-465 40-43 198-219 47-59 32-35 |
生物学描述 | 斑背潜鸭不在我国境内繁殖。迁徙时见于内陆水面;冬季集大群在南方海岸、海港和河口,以及池塘和河流等,并常与凤头潜鸭混群越冬。平时在水面或水下穿花似地互相追击,善于潜入水中取食。飞行时翅强有力,速度较快;在陆地上行走却很笨拙和缓慢。 所吃的动物性物质,有贻贝(即淡菜)、小鱼、甲壳类等,而以软体动物为主。植物性食物有水草及苜蓿种子。 |
分布信息 | 迁徙时,见于我国东北南部辽河和鸭绿江流域、东北西南部绥中,河北,山东烟台、青岛等地;越冬在长江以南的东部各省,以至广东、广西等地;罕见于台湾。; 在国外,繁殖主要在亚洲和欧洲的极北部,冰岛及北美洲的西北部;越冬在日本,朝鲜,印度西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欧洲西部沿岸,不列颠群岛,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沿岸。; |
分类学讨论 | 本种从前曾有人根据不同的分布区,分为三个或四个亚种:A.m.affinis, A.m.marila, A.m.mariloides, A.m.nearctica (Peters, 1931;苏联动物志,1952)。随后,因A.m.affinis 特征很为明显,公认应立为独立种。A.m.nearctic由于繁殖区与A.m.marilioides见有重叠之处,所以合并为一。这样一来,这一种只分为两个亚种。 据德拉科(1959),这两个亚种的区别为:指名亚种(A.m.marila)翅长220-230,嘴峰41-46毫米;北美亚种(A. m.mariloides)翅长215-233,嘴峰43-47毫米。我们认为所划分的两个亚种,其翅长与嘴长的量度都有重叠,差别较小,同时它们繁殖区在西伯利亚北部也是相连续的,没有隔断;所以作为亚种划分,依据不足,故将它们归并为一个单型种。 |
经济价值 | 斑背潜鸭是国内冬季狩猎对象之一,个体比较大,一般体重在一公斤左右,其肉质量较高。羽毛可供填充材料。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