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学名 | Bucephala clangula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鹊鸭 |
引证 | Anas clangula Linnaeus, 1758, Syst. Nat., ed. 10, 1: 125(模式产地:瑞典)。; |
俗名 | 白脸鸭(北名); 金眼鸭; 喜鹊鸭; |
形态描述 | 体形稍小于罗纹鸭。雄鸭头黑,两颊近嘴基处有大形白色圆斑;上体黑,外侧肩羽白色;下体亦白色。雌鸭体形略小,头和颈褐色,颊无白斑;颈基有污白色圆环、上体淡黑褐;余部与雄鸟略同。 形态 雄性成鸟(繁殖羽):头和上颈为黑色,并有紫蓝色金属光辉;两颊近嘴基处各有一个大形白色圆斑;下颈白色;外侧肩羽白色,外羽片边缘黑色,形成黑纹;背、内侧肩羽、腰、尾上覆羽及尾羽全黑色;翅大都黑褐色;次级飞羽和中覆羽白色,大覆羽亦白色,而具黑端;这些白羽在翅上合成一块大片白斑。胸、腹及两胁白色,近腰侧略杂以黑色条纹:肛周灰褐而有白点;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金黄色;嘴黑色;跗蹠黄而具黑蹼,爪黑褐色。 雌性成鸟(繁殖羽):头和上颈褐色,颈的基部有一污白色环圈;上体淡黑褐色,羽端灰白色;尾灰褐色;翅上初级飞羽暗褐色,外侧次级飞羽白色,内侧次级飞羽暗褐色;大覆羽白色,略杂以灰褐色;中覆羽褐色,羽端白色;小覆羽暗褐色,羽端较淡;两胁暗灰色,而具白色边缘;下体余部与雄鸟相同。 虹膜与雄鸭相似;嘴为角褐色;VtMART黄褐色,蹼暗黑,爪橙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780-1000465-469 31.4-36.3202-22174.0-93.033.2-39.0 (2♂♂) ♀♀(6) 636-860 415-435 28.0-33.5 189-207 57.0-76.01.0-36.5 (2♂♂) 幼♂(1) 580 370 26.5 185 47 30.5 |
生物学描述 | 严寒季节,鹊鸭在我国沿海海域越冬。它们成群漂游在海面上,群集从4, 5只、几十只,以至近千只。性很机警,距人较远即飞离,一般不易靠近。善游泳,能长时间潜入水下。根据我们于1966年及1967年冬季在青岛的调查,这种鸭在越冬期中的食物,主要为蛤类。它白天绝大部分漂游在海面;略遇惊扰多飞往深海,不靠近岸边。至晚间则群游至潮间带的养殖区取食。所吃的蛤类有两种:较大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和个体较小的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我们在青岛的调查工作中,曾解剖一只雄性鹊鸭,在其食管与胃之间,剖出有9个尚未消化的蛤仔。文蛤通常多被啄食了吸管而至死亡,而蛤仔则大都整个地被吞食。 每年3月,鹊鸭开始由南往北迁徙,抵我国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地区繁殖。曾在1963年9月6日于呼伦贝尔盟的上护林的林中水泡子地带采得一只羽毛未丰的雄性幼鸭。未采到巢和卵。 |
分布信息 | 鹊鸭在国内可能繁殖于东北的西北部。迁徙时经过东北全部、华北,西抵甘肃西部、青海东北部而至新疆西部;越冬于华北沿海一带及以南地区,西至西藏南部,东至福建、广东;偶见于台湾。; 在国外,繁殖于西伯利亚,欧洲北部和中部,向西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北美洲北部。越冬在欧亚大陆繁殖区以西的不列颠群岛及以南至地中海、波斯湾、印度北部、孟加拉国、缅甸、日本以及北美洲中部和南部。 ; |
经济价值 | 越冬季节大多数群集于沿海海面,主要吃蛤类,对蛤类养殖业有一定危害。当它们为害蛤仔时,应积极捕猎,化害为利。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