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雁形目 |
科名 | Anatidae |
科中文名 | 鸭科 |
学名 | Mergus albellu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斑头秋沙鸭 |
俗名 | 狗头钻(湖北洪湖); 花头锯嘴鸭(北名); 鹀鹤亮(辞典); 小秋沙鸭; 鱼鸭(苏州); |
形态描述 | 国内秋沙鸭中最小的一种。嘴较跗蹠短,也是国内秋沙鸭中嘴形最短的一种。雄鸟整体除眼周、枕羽和背为黑色,两翅大都灰黑色,腰和尾灰色以外,其余均白色。雌鸟头顶栗色,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 形态 雄性成鸟:眼先和眼周黑色,成块斑状;枕部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羽均延长形成羽冠;头部其余部分全为白色。颈白色;背黑色,上背最前处的白羽具有黑端,相连而成两条半圆环狭带,下达至胸侧。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黑褐色,初级飞羽的羽干在下面呈白色;外侧次级飞羽黑而具白端,其次2, 3枚内侧次级飞羽的外羽片白色或银灰色;其余次级飞羽均乌灰色;大覆羽黑色,羽端白色,小覆羽亦黑色,独中覆羽全白,因而在翅上形成一个大形明显的翼镜。肩羽在前的为白色,在后的为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羽银灰色。下体白色,体侧羽毛具黑褐色波状细纹。 雌性成鸟:额、头顶、枕至后颈为栗色,头顶和枕较暗;眼先和脸黑色,有些个体则与后颈同色:背至尾上覆羽为黑褐色;肩羽灰褐色;前胸羽毛基部灰色,端部白色,故前胸为白色而隐约见到灰色;体的两侧为灰褐色,羽端略沾土黄色。其余部位与雄鸟同。 虹膜红色(d`)或褐色(?);嘴和跗蹠铅灰色(d')或绿灰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500-691 437-442 28.2-30.0 191-200 73-86 31.5-33.2 (3♂♂) (3♂♂) ♀♀(10)488.7 401.4 27.24 177.2 75.3 30.94 (340-720)(361-456)(25.2-29.2)(165-189)(68-80)(29.6-32.8) |
生物学描述 | 在我国,常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池塘等处,有时亦至潮湿地带。它们喜至小而平静的水池中。在华北地区,它是普通的候鸟。每当春季冰冻开始溶化时就到北京来,但在秋季,它来得比其他鸭类都晚。在河北的白洋淀,在清波漾荡的淀泊中,见它与白眼潜鸭、红头潜鸭等三、五成群随波飘荡。 斑头秋沙鸭飞行迅速,击翅也迅速,飞行时无声。 食物为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以及少量植物性物质。由于它的食物主要是鱼类等,所以善于游泳及潜水,游得也很快。 冬季,它们能集结成大群,但它们经常是成5-7只的小群,常与鹊鸭在一起。 它们性机警,稍受惊慌就鼓翼起飞。 巢营于绝壁上,有时亦发现在乔木洞穴内,也有营于其他洞穴中。它有时和普通秋沙鸭在同一地方繁殖。 |
分布信息 | 在国外,繁殖于古北界北部,北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北部,向东经过苏联的俄罗斯北部和西伯利亚,南至伏尔加河下游,哈萨克和中苏分界的黑龙江。冬季,它们至欧洲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及湖泊中;在亚洲,南至伊朗、印度北部和日本等地。; 繁殖于我国黑龙江省西部的呼伦贝尔盟;迁徙路过或越冬至我国全境,西自新疆西部喀什以东,北自东北中部以南的广大地区。; |
经济价值 | 斑头秋沙鸭姿态优雅和美丽,在欧洲若干国家已饲养为笼鸟。在人工饲养下进行繁殖是很困难的,因为需要大面积而又清洁的水面。但幼鸭易于饲养。 斑头秋沙鸭主要啄食动物,故其肉有腥气而味不佳。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