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Charadriidae |
科中文名 | 鸻科 |
学名 | Charadrius asiaticus Pallas, 1773 |
中文名 | 红胸鸻 |
引证 | Charadrius asiaticus asiaticus Dementiev et al.,1951,3:89—92;Ali & Ripley,1969,2:228;Zheng,1976,196—198;Cheng,1987,211—212. ; Eupoda asiatica Baker,1929,6:158—159;Peters,1934,255.; |
俗名 | Caspian Plover; Lesser Oriental Plover; Sand Plover;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前额、眼先、眉纹、面颊、颏、喉白色;头顶、枕、眼先斑和耳羽褐色。飞羽和初级覆羽黑褐色。腋羽褐色,但翼下覆羽白色。雄鸟的上胸部具栗红色宽带,下缘具有黑色线条。下体余部白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成鸟(繁殖羽):前额、眼先、眉纹、面颊、颏、喉白色;头顶、枕、眼先斑和耳羽褐色。飞羽和初级覆羽黑褐色。内侧4—5枚初级飞羽的内翈有些白色,与大覆羽的白色末梢共同形成翼斑。尾羽褐色,向端部逐渐变深,尾端有狭窄的白色羽缘。腋羽褐色,但翼下覆羽白色。雄鸟的上胸部具栗红色宽带;胸带下沿具有黑色线条。雌鸟的胸带为灰褐色,没有黑线。下体余部白色。 成鸟(非繁殖羽):头部多白色,微沾黄褐色。上体包括后颈灰褐色,或具有黄色羽缘。胸带为深浅不一的灰褐色杂斑。 亚成鸟:同成鸟的非繁殖羽。但是上体和翼上覆羽的羽缘多沾黄色。胸部羽毛灰褐色,羽缘泛黄色。 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腿通常是灰绿色或灰褐色,偶然也有肉黄色或灰蓝色。 量衡度(mm,g;据 Hayman et al.,1998) 性别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 180—200 18—22 140—157 46—61 36—43 |
生物学描述 | 栖息于内陆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干河床、盐泽和盐碱滩等,也见于海滨、 草原、溪流、湖岸、农田、内陆干旱地区的湿地等。食物有昆虫及其幼虫,偶然亦食植物的种子。近60年来在新疆未发现其踪迹。研究资料匮缺。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里海、巴尔喀什湖、斋桑泊、阿拉湖),吉尔吉斯斯坦,高加索山地,伏尔加河下游,俄罗斯(阿尔泰地区、西伯利亚),印度,斯里兰卡等,迁徙至波斯湾(伊朗),阿拉伯半岛,非洲等地。; 罕见于新疆的天山及准噶尔盆地(繁殖鸟?近60年来在中国未有分布记录,图100)。 ;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有学者将红胸鸻分为2个亚种,即分布于亚洲西部的指名亚种(C.a.asiaticus)和分布于中国东部的东北亚种C.a.veredus(Дементъев,1951;郑作新,1976,1987;张荣祖,1999)。但是,近来多数学者将二者分别独立为种,即东方鸻C.veredus 和红胸鸻C.asiaticus(Vaurie,1965;Meyer de Schauensee,1984;Haymanet al.,1998;del Hoyo et al.,1996;郑作新,1994)。二者的区别不仅在羽毛的色彩上,而且体形大小也比较悬殊,东方鸻 C.veredus 的翅长在161—176mm之间,而红胸鸻 C.asiaticus 则只有140—153mm。有时或与东方鸻一起归入 Eupoda 属(Baker,1929;Peters,1934)。 亚种分化 没有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