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Charadriidae |
科中文名 | 鸻科 |
学名 | Charadrius mongolus mongolus Pallas, 1776 |
中文名 | 指名亚种 |
引证 | Charadrius Leschenaultii(sic!) Lesson, 1826; Charadrius mongolus Pallas,1776,Reise versch.Prov.Russ.Reiche 3:700(Kulussutai.Siberia).;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指名亚种 Charadrius mongolus mongolus) 额前白色;头顶前部具黑色条带,与眼先、眼下方、眼后方及耳区的黑色相连。眉斑白色或染栗色。头顶的栗红色带灰;头顶后部和后头灰褐色,多少有些棕色沾染。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浅灰色,羽末端灰白色。尾羽黑褐色,最外侧尾羽的外翈近于灰白色。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近尖端黑色较深,外侧初级飞羽的羽轴白色。三级飞羽灰褐色,与背部羽色相同。翼上覆羽灰褐色,大覆羽的末端白色。颏和喉白色;后颈、颈侧、上胸、下胸侧面棕红色。前颈或具一狭细的黑色颈环,将前颈的白色与胸部的棕红色隔开。下体余部白色。 非繁殖羽:面部的黑色部分转为灰褐色;胸部的棕红色也消失,变成灰白色或灰褐色。翼面覆羽具细的白色或淡黄色羽缘。 亚成鸟:如同非繁殖期的成鸟。但上体和翼面的羽缘沙褐色;胸斑灰褐色,并泛黄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腿与脚紫黑色,爪黑褐色。 量衡度 (mm,g;据1983《海南岛的鸟兽》)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尾 跗蹠 ♂♂(10) 55—61 180—192 17—19 124—130 47—51 32—36 ♀♀(18) 58.4 190.1 18 127 48.8 32.3 (51—67) (180—196) (17一19) (126—131) (45—51) (30—34) |
分布信息 | 迁徙季节分布于内蒙古(呼伦湖)、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朝阳、旅顺、鸭绿江口)、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盐城)、福建、广东、海南等(旅鸟,冬候鸟,留鸟) ;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区、鄂霍次克海峡)、蒙古(繁殖鸟或旅鸟),日本、菲律宾等国(旅鸟),澳大利亚(冬候鸟)。 ;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