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Charadriidae |
科中文名 | 鸻科 |
学名 | Vanellus gregarius (Pallas, 1771) |
中文名 | 黄颊麦鸡 |
引证 | Charadrius gregarius Pallas,1771,Reise versch.Prov.Russ.Reichs,1:456(Volga,Jaiku and Samara). ; Chettusia gregaria Baker,1929,6:182—183;Peters,1934,235;Dementiev et al.,1951,3:101—106;Γаврин,идр.,1962,94—101;Prater et al.,1977,72—73;Cramp et al.,1983,3:240—246;Flint et al.,1984,111. ; |
俗名 | Sociable Lapwing; Sociable Plover; 长脚麦鸡;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形中等。具黑色过眼线,额和眉纹白色,头顶黑色。繁殖期面颊土黄色。颈、胸、背、腰橄榄灰褐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尾羽基部有宽大白斑和黑色次端斑。腹部有宽的黑色和暗栗色横带。尾下白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成鸟(繁殖羽):额前和眉纹白色,一直延伸和汇合至枕后。眼先黑色,形成的穿眼纹在眼后变细。头顶黑色。耳羽、面颊和上颈土黄色。上体包括后颈、背、肩、上腰和翼面覆羽橄榄灰褐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下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色,中间的4对尾羽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颏、喉灰褐色或土黄色。胸包括颈基部灰色或沾褐色。腹部有宽的黑色横带,向后变成暗栗色。尾下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两性相似,雌鸟头顶和腹部稍淡。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腿黑色。有后趾。 量衡度 (mm,g;据 Cramp et al.,1983) 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 ♂♂ 29.4 (26—32) 206 (200—220) 84 (76—91) 59.8 (56—65) ♀♀ 28.7 (26—31) 204 (197—210) 81.9 (76—87) 59.2 (55—63) |
生物学描述 | 黄颊麦鸡栖息于水域附近的草地、耕地、荒漠及比较干燥的内陆湿地(如沙漠绿洲、盐湖、盐泽、碱滩、季节性河流、季节性湖泊、戈壁和沙漠中的泉水溢出带等)和附近的半干旱草原等。具有长途迁徙的习性。据Flint et al.(1984),每年4—6月为繁殖期,营巢于地面,很少有铺垫,窝卵数4枚。具有极强烈的护巢行为,甚至攻击入侵的猛禽或人畜。喜食昆虫。 1999年9月,1只黄颊麦鸡偶然出现在河北沿海的石臼坨(幸福岛),当时与大群的灰头麦鸡在一起(Oriental Bird Club Bull.29[1999],51—56)。据 Collar et al.(1994)估计,种群数量不足1万只,已被国际鸟盟确定为全球濒危物种(Bird Life International,2000,2001)。 |
分布信息 | 国外主要分布于中亚地区,如蒙古,俄罗斯(托木斯克、西西伯利亚南部),哈萨克斯坦(包括阿拉湖、斋桑盆地等与新疆为邻区域),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越冬至埃及,苏丹,以色列,阿拉伯半岛,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见《亚洲鸟类红皮书》2001)。; 国内分布于河北(石臼坨[幸福岛],OBC Bull.,1999,29:51—56)、新疆(天山);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此鸟有时被归入另外一属,即 Chettusia gregaria。Cyдиловская(1936)较早报道了黄颊麦鸡(长脚麦鸡)在新疆(东天山)的分布,但一直未能被确认(郑作新,1976)。据Дементъев(1951)的记载,其分布区在中亚地区向新疆有延伸(包括伊犁河谷与额尔齐斯河流域)。另据 Γаврин(1962),黄颊麦鸡分布至与新疆接壤的伊犁河下游、阿拉湖和斋桑湖盆等地。 亚种分化 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