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Jacanidae |
科中文名 | 雉鸻科 |
学名 |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Scopoli, 1786) |
中文名 | 水雉 |
引证 | Tringa chirurgus Scopoli,1786,Del.Flor.et Faun.Insubr.,2:92(“Nova Guiana”,but error for Luzon,Philippines,ex Sonnerat) ; Parra sinensis Gmelin,1788,Syst.Nat.,ed.13,1:709 (China).; |
俗名 | Pheasant-tailed Jacana; Water Pheasant; 长尾水雉; 唙咕; 水山鸡; 雉尾水鸡;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繁殖期成鸟的黑色中央尾羽特别延长。头、颏、喉至上胸白色,枕部黑色,后颈鲜黄色,边缘镶黑色细线。翅白色,翅角上有一弯曲的距(长度约3—7mm);仅初级飞羽具黑色羽尖。胸以下及身体的其他部分为黑色。趾和爪细长。冬季尾羽较短,上体绿褐至灰褐色,下体白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成鸟繁殖期头部白色,颏、喉和上胸亦为白色。后颈至上背金黄色,有黑色细边。翼面覆羽纯白,形成白色翅面。肩部和背部褐色,渲染紫色光泽。腰部、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繁殖期尾中央的二对尾羽特别延长(190—380 mm)。下胸、腹部至尾下覆羽黑褐色。第1、2枚初级飞羽纯黑色;第1枚初级飞羽端部有一水滴状饰羽,伸出翼尖27—30 mm;第3枚初级飞羽的内翈白色,外翈与端部黑色;自第4枚开始内外翈均为白色,端缘黑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飞行时,翼下和翼上大部分为白色。 雌雄羽色相似,雌性体型略大于雄性。 冬羽:色彩不如繁殖羽浓著。头顶沾黑色,后颈浅黄色。穿眼纹黑色,延伸至颈侧与胸部黑带斑相连。背部、腰部转为土褐色。下体大部白色。尾羽甚短(99—128mm)。虹膜暗褐色。嘴灰蓝色(夏季)或暗绿色(冬季)。脚和趾青灰色或暗绿色,爪黑色(后爪最长约30—36mm)。 幼鸟:相似于成鸟的冬羽。但后颈没有黄色。翅及上体褐色羽毛有淡色的羽缘。下体大部分为白色。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尾 跗蹠 ♂♂(2) 125,130 410,528 25,28 190,225 225,287 45,59 ♀♀(2) 一,224 520,542 31,31 216,220 300,315 55,57 ♂♂(2幼) 112,127 320,250 24,25 187,170 118,65 50,49 |
生物学描述 | 水雉栖息于植被茂密的沼泽、池塘和水田(菱角田、莲花池)。因脚趾和爪细长,能在漂浮的水草上行走自如,也善于游泳和潜水。以多种昆虫、软体动物、植物的种子和嫩叶为食。据寿振黄(1936)和蔡其侃(1988)报道,在北京郊区的繁殖期为6—8月底。繁殖时配偶关系为一雌多雄,即雌鸟可以与多个雄鸟交配,并常有争斗现象发生。筑巢于漂浮的水生植物上,没有特定的形状,由浮叶、茎、根等铺垫而成。由雄鸟孵卵并照料雏鸟。窝卵数为4枚,卵呈梨形,橄榄褐色或古铜绿色。在台南,可以见到二雄一雌的组合,有同时产2窝卵的现象;而三雄一雌就比较少见,亚成鸟的雌雄比例为1:1.4(林显堂,1998)。显然,这是与婚配制度相吻合的,有利于种群延续。而翁荣炫(2001)的观察表明,4—9月雌鸟甚至可以产下8窝卵,最快能间隔7天产出第二窝卵。孵化期约26天。 据尚玉昌(1998),在一雌多雄制(polyandry)的鸟类中,雌鸟专职产卵。如果由于天敌或气候的因素而遭到很大损失时,雌鸟具有迅速产出第二窝卵的补偿能力(如距翅水雉 Jacana spinosa)。实际上,水雉也是如此。 1985年有人曾经在广西环志过1只水雉(张孚允,1987)。在安徽女山湖,统计到的繁殖种群数量达33只(孙跃岐,1997)。在广东肇庆有较大的繁殖种群,成鸟的雌雄比例达到1:3(许胜发,2002)。在鄱阳湖也有繁殖记录(吴建东等,2000)。 在台湾,由于建设和耕作形态的改变而使得水雉失去栖息地,过去在大肚溪口、大波池、彰化、高雄、屏东等分布有水雉的地区,现在已经难觅踪迹。到1997年在台南仅存40—70只。系放(环志)结果表明,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约有4—12 km的移动距离(许胜发,2000)。但陈加盛(2001)认为在台湾有留鸟与过境鸟(旅鸟)2个族群。 在香港,水雉为罕见的旅鸟,以前曾经有繁殖和越冬记录,但随着栖地的变更,近20年来再没有发现繁殖者,迁徙的数量也呈下降之趋势(Carey et al.,2001)。 |
分布信息 | 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湄公河),马来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向西可以分布到也门和阿曼,向北偶然亦出现在日本。; 在我国分布于上海(淀山湖、江湾)、江苏(徐州、洪泽、南京[玄武湖]、如东、启东、苏州、太湖)、浙江(杭州、嘉兴、诸暨、宁波、温州、景宁)、安徽(女山湖、石臼湖、合肥)、福建(福州、闽侯县、洪塘)、江西(南昌、井冈山、婺源、鄱阳湖、新余、永修)、湖北(武汉、汉江平原)、湖南(宜章、桂东、岳阳、洞庭湖)、广东(肇庆、高要、广州[越秀山、番禺]三水、鼎湖、珠江口、三灶岛)、广西(桂林、南宁、梧州、上思、北海、合浦、沿海红树林)、海南(海口、保亭)、四川(成都、峨眉)、云南(思茅、耿马、景洪)、台湾(台北、台南)、香港(米埔、塱原)(留鸟或繁殖鸟);有时也向北扩展至北京(西郊)、河北(白洋淀、安新)、山西(太原)、山东、河南等省(夏候鸟,迷鸟)。;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