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Scolopacidae |
科中文名 | 鹬科 |
学名 | Calidris ruficollis (Pallas , 1776) |
中文名 | 红颈滨鹬 |
引证 | Erolia ruficollis La Touche,1931—1934,2:384—385;Peters,1934,2:282;Shaw,1936,425—427. ; Tringa ruficollis Pallas,1776,Reise versch.Prov.Russ.Reichs,3:700(Dauria,Siberia).; Erolia minuta ruficollis Baker,1929,6:236.; |
俗名 | Eastern Little Stint; Red-necked Stint; Rufous-necked Sandpiper; 红胸滨鹬; 穉(稚)鹬;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小型鹬类。繁殖期面部、颈、上胸红棕色。头顶、后颈和背部密布栗棕色、黑色和灰褐色纵纹。颏与嘴基周围白色。下胸至腹、胁、尾下覆羽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两侧苍灰色。嘴短而直。趾基间无蹼。 |
形态描述 | 形态 成鸟(繁殖羽):头、颈、上胸红棕色;眼先有暗纹;头顶、后颈和背部满布栗棕色、黑色和灰褐色斑纹。翼上覆羽灰褐色,具白缘,形成翼上白线条。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的羽干多为白色。腰与尾上覆羽黑褐色,两侧白色;中央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苍灰色。颏与嘴基周围白色;喉至上胸红棕色;下体余部包括腹、胁、腋、翼下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雄同色。 成鸟(非繁殖羽):通体为简单的灰或白两色,无栗褐色。眉纹白色,穿眼纹灰褐色。上体灰色,有黑色纤细的羽干纹,羽端缘白色。下体白色,胸侧渲染灰色。 亚成鸟:同成鸟非繁殖羽。但上体较多的黑色和褐色,缀淡棕色或白色羽缘。眉纹白色。下体白色,胸侧染灰褐色,有时连成胸带。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腿黑色,趾基间无蹼。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30.6 155 16.8 101 45.3 18.4 (24—39) (140—159) (15.5—17) (97—106) (42—50) (18一19) ♀♀(7) 30.9 159 17.5 103 45.4 18.6 (27—33) (150—165) (16.5—18.5) (98—106) (43—47) (18—19) |
生物学描述 | 红颈滨鹬繁殖地在北方苔原地区。在中国是旅鸟。迁徙季节见于海岸线与 潮间带、河口三角洲、水田、盐田、浅水沼泽及内陆的各种湿地。沿海地区可以见到大的混栖群,而在内陆地区则单独活动。通常与体型相当的鹬类混合觅食,以甲壳类、螺丝、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 营巢于草丛或岩石上,巢内垫柳叶和矮桦叶。6—7月产卵,窝卵数通常是4枚(Flint et al.,1984)。据 McClure(1974)报道,美国军方曾在亚洲环志15 600只红颈滨鹬。但回收率极低(9只),说明种群数量变化较大,且具有漂泊的特性。另外一个原因是迁飞路线不固定,春季和秋季也不同。在香港米埔,2000年5月3日出现1 100只,最高记录是1998年4月20日的2 134只。而在江苏盐城保护区约有上万只出现(Barter,2002)。 据 Carey et al.(2001),在香港定期回收到许多来自澳大利亚南部维多利亚的脚旗,也有来自日本北海道的个体。同样,在澳大利亚遥远的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也回收到环自香港的个体。1981年5月15日在上海回收到1只环志于1972年2月16日的红颈滨鹬,此后在福建的福清、天津的塘沽、台湾的大肚溪等都回收到来自澳大利亚的鸟环(张孚允,1997)。已知在一个迁徙季节里的飞行距离超过1万公里。寿命15年 (Minton,1999,2001)。 |
分布信息 | 国外繁殖地位于俄罗斯东北部(西伯利亚冻原、泰梅尔半岛等),偶然至北美(阿拉斯加);迁徙期至韩国,日本,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老挝, 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 国内分布于天津(塘沽)、河北(石臼坨、滦南、北戴河)、山西、内蒙古(扎兰屯、达赉诺尔)、辽宁(丹东、大连、金县、康平、辽中、盘锦、朝阳)、吉林、黑龙江(大兴安岭、齐齐哈尔、兴凯湖)、上海(江湾、南汇、长江口、崇明、奉贤)、江苏(射阳、大丰、盐都、兴化)、浙江(杭州湾、舟山群岛、定海、宁波、台州、仙居、玉环)、安徽、福建(霞浦、宁德、福州、闽江口、惠安、厦门、龙海)、渤海海峡、山东(垦利、黄河口、日照[石臼所]、青岛[薛家岛])、湖北、湖南(长沙)、广东(电白、深圳)、广西(梧州、北海、合浦)、四川、云南(蒙自)、陕西(神木,秦巴山区)、甘肃(阿克塞、张掖)、青海(格尔木、西宁、青海湖、治多)、新疆(皮山、塔中石油基地,见:Dissing et al.,1990;OBC Bull,1999,29:51;马鸣,2001)(旅鸟);广东沿海(广州湾)、海南(乐东、海口、陵水、临高、万宁)、东沙群岛(东沙岛,6月23日)、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太平岛,4月19—23日)、台湾(台北、大肚溪口、东石、台南、兰屿)、香港、澳门(旅鸟,冬候鸟)。 ;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红颈滨鹬常被归为 Erolia 属(寿振黄,1936)。或被列为小滨鹬(C.minuta)的一个亚种(Baker,1929)。独立为种的根据是二者在繁殖季节有明显的区别。红颈滨鹬的颈和头侧渲染更多的赤褐色。而且二者的繁殖区在北极圈内的泰梅尔半岛和勒拿河口是重叠的(Flint et al.,1984)。 亚种分化 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