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Scolopacidae |
科中文名 | 鹬科 |
学名 | Calidris subminuta (Middendorff, 1853) |
中文名 | 长趾滨鹬 |
引证 | Tringa subminuta Middendorff,1853,Reise Nord.und Ost.Siber,2:222(Siberia).; Erolia subminuta Baker,1929,6:236—237;La Touche,1931—1934,2:385;Peters,1934,2:283;Shaw,1936,428—429. ; |
俗名 | Long-toed Stint; 长趾鹬; 云雀鹬;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繁殖期头顶棕色,有黑色细纹;眉纹白色。上体黑褐色,羽缘棕色和黄白色。下体白色,颈、胸部具黑褐色羽干纵纹。腿黄绿色;后趾较长;中趾稍长于嘴峰;中趾连爪的长度达23 mm左右,略长于跗蹠。 |
形态描述 | 形态 眉纹白色。前额和头顶黑褐色,羽缘棕黄色,形成黑色与棕黄色斑杂的纵纹。后颈灰褐色,多暗纹。肩、上背羽黑色,各羽缘杂红褐色或白色,有时形成上体的“V”形白带。飞羽黑褐色,最外侧的初级飞羽羽干白色,其余褐色。两翼覆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较阔的浅棕或白色羽缘。三级飞羽特长,折合时几乎与初级飞羽尖端平齐。下背、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褐色,腰两侧白色,外侧尾羽灰色。颏、喉中央白色,颊及颈侧、胸部具淡褐色斑点或纵纹;胸部渲染浅棕色;下体余部皆呈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下喙基部略有黄色或褐色;嘴端部略微下垂。腿黄绿;趾较长,尤其是后趾;中趾稍长于嘴峰。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2) 26.4 147 17.5 89 38 19.9 (21—31) (142—164) (16.5—19) (84—94) (33—42) (18—21) ♀♀(7) 27.4 145 18.1 91 39 19.9 (18—35) (138—153) (16—19) (89—93) (37—42) (19—21) |
生物学描述 | 长趾滨鹬繁殖地在西伯利亚苔原地区、泰加林区、草地和海滨。是中国的旅鸟。迁徙季节见于海边湿地、鱼塘、水田、河浜、湖边、淡水沼泽、溪流旁和小水坑中。喜欢集小群活动,或与其他小型滨鹬混群。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和植物碎片。据《海南岛的鸟兽》(1983),剖检1只鸟胃,有昆虫碎片和少量苔藓植物。1993年4月13日在香港记录到175只(Carey et al.,2001)。据郑作新等(1983)在西藏分布于海拔4 1OOm。 |
分布信息 | 国内分布于北京(西郊,5月8日)、天津、河北(北戴河、新安,5月20—28日)、山西、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辽宁(鸭绿江口、旅顺、朝阳)、吉林、黑龙江(大兴安岭、泰康、泰来、哈尔滨)、上海(江湾、崇明)、江苏、浙江(宁波、台州)、江西(鄱阳湖)、山东(黄河口)、湖北、湖南(长沙)、重庆(秀山)、四川(成都、雅安、天全、南充)、云南、西藏(八宿,8月27日)、陕西(西乡,9月5日)、甘肃(兰州、东居延海,7月3日)、青海(西宁、河南、囊谦、黄河上游、格尔木、玉树)、宁夏(永宁) (旅鸟);福建(福州谷地)、广东(揭阳)、广西(沿海)、海南(万宁,11月)、台湾(东石、台南、兰屿)、香港(塱原)、西沙群岛(旅鸟,少量冬候鸟)。 ;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区、斯塔诺夫山脉、乌达河口),千岛群岛,阿拉斯加(美),韩国,日本,蒙古,哈萨克斯坦,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曼,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老挝,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 ;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有时将长趾滨鹬(C.subminuta)与美洲小滨鹬(C.minutilla)合为一种。但 Johnsgard (1981)认为二者区别甚大。故仍为独立种。 亚种分化 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