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Scolopacidae |
科中文名 | 鹬科 |
学名 | 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
中文名 | 大滨鹬 |
引证 | Totanus tenuirostris Horsfield,1821,Trans Linn Soc London,13(1):192(Java). ; Erolia tenuirostris Dementiev et al.,1951,3:160—163.; |
俗名 | Eastern Knot; Great Knot; 姥鹬; 细嘴滨鹬;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为滨鹬属内体型最大者。上体灰褐色,各羽的羽轴黑色。繁殖季节肩羽及翼上具栗红色和黑色杂斑。腰和尾上覆羽白色;胸多黑褐色条纹或斑点(远看如同黑色胸带)。下体白色。翅折合时通常超出尾尖。 |
形态描述 | 形态 成鸟(繁殖羽):头、颈密布白色和黑褐色相间的细条纹,眉纹不明显,眼先有淡褐色渲染。上体灰褐色;肩部有栗红色羽斑,并杂有黑色斑;背部各羽黑色,边缘灰白色。飞羽黑褐色,羽干白色;大覆羽与内侧初级覆羽末梢白色,形成白色翼线。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有稀疏的斑纹。尾羽暗灰色。下体包括颏、喉白色,颈、胸密布黑褐色斑,形成宽的黑色胸带;两胁也有黑斑。腋、翼下覆羽白色,略沾淡棕色。 成鸟(非繁殖羽):头、颈密布纤细的黑色纵纹。上体包括翼面为纯灰色,多暗色羽干纹。胸部斑纹较弱;胁部条纹稀少。 亚成鸟:体上近乎黑色,各羽有淡色羽缘,如同鳞片状。下体白色,胸部染淡褐色,有黑褐色斑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端部微向下曲。腿灰绿色。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尾 跗蹠 ♂♂(10) 159 278 42.3 182 68 33.2 (135—220) (265—288) (41—44) (171—188) (62—72) (30—35) ♀♀(12) 173 284 42.2 187 72 33.3 (120—207) (275—295) (40—45) (180—193) (69—75) (31—35) |
生物学描述 | 繁殖地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山区。迁徙季节集群分布于河口三角洲、海 岸滩涂、水田、盐田和泻湖等。食物包括甲壳类、软体动物、螃蟹、昆虫等。据吴至康等(1986),11月剖检1胃,内为水生昆虫和草籽。据沙谦中等(1998)和Carey et al.(2001),在台湾和香港为普遍的过境鸟,尤以春季3—4月数量特多,集群数量成百上千只。赵正阶(1985)怀疑在长白山有繁殖。1992—1994年,每年的5月都有上千只途经河北渤海湾的石臼坨(许维枢,1996)。据Barter(2002)统计,每年春季约有30万只大滨鹬经过沿海区域,相当于该地区种群数量的80%。主要集中在辽宁鸭绿江口(约54 178只)、双台子河口(约24 915只)、凌河口(17 540只)、山东黄河口(12 816只)、上海崇明(≥5 761只)和河北石臼坨(≥4 000只)。但是,在秋季数量却很少,估计它们在南飞时不在中国沿海停留,采取的是跨越大洋“直飞”澳大利亚的策略? 据侯韵秋等(2000),1999年在澳大利亚的布鲁姆(Broome)回收到1996年在中国上海环志的大滨鹬,据说这是首次在澳大利亚回收中国大陆的鸟环。国内已知的回收地点包括福建、浙江、上海、香港、台湾等,这些鸟环或彩旗多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是“东亚一大洋洲”迁飞路线上回收数量最多的种类之一(张孚允,1997)。将上述地点联结成一条线(加上西伯利亚),就是其季节迁飞的大致途径。环志结果还证明大滨鹬的寿命至少是15年(Minton,1999,2001)。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亚洲北部(北极附近的苔原地区);越冬至亚洲南部和大洋洲等。分布国家和地区有俄罗斯(繁殖鸟),韩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地,偶然也分布至新西兰或中东地区。 ; 国内分布于天津(塘沽、北塘)、河北(滦南、北戴河、石臼坨,5月和8—10月)、辽宁(鸭绿江口、庄河、大连、旅顺、双台子河口、盘锦、凌河口、葫芦岛)、吉林(安图,8月11日)、上海(九段沙、长江口、崇明、长兴岛、南汇、奉贤、张堰)、江苏(射阳、大丰、盐城)、浙江(杭州湾、舟山群岛、宁波、台州、青田)、安徽、福建(晋江、福州、马尾、长乐)、渤海海峡、山东(黄河口、青岛)、广东(广州湾)、广西(沿海)、海南(琼山)、南沙群岛(太平岛,4月20日)、贵州(威宁,1975年11月14日)、台湾与兰屿、香港(米埔)(旅鸟,少数冬候鸟)。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