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Scolopacidae |
科中文名 | 鹬科 |
学名 | Crocethia alba (Pallas , 1764) |
中文名 | 三趾鹬 |
引证 | Trynga alba Pallas,1764,in Vroeg,Cat.Ois.,Adumbr.,p.7(Coast of the North Sea).; Calidris alba alba Carey et al.,2001,248;Dickinson,2003,143.; Calidris alba rubida Dickinson,2003,143.; Calidris alba rubidus Carey et al.,2001,248.; Calidris alba Kozlova,1962,2:147—157;Vaurie,1965,404;Ali & Ripley,1969,2:298—300;Prater et al.,1977,80—81;Johnsgard,1981,276—279;Meyer de Schauensee,1984,221;Flint et al.,1984,117;Hayman et al.,1986(1998),365—366;Zhao,1995,534—535;del Hoyo et al.,1996,520;Inskipp et al.,1996,82;Carey et al.,2001,248;Zheng,2002,43. ; |
俗名 | Sanderling; 三趾滨鹬; 沙鹬;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平时羽色颇淡;繁殖期上体有黑色和赤褐色杂斑,羽缘土黄色或白色。头侧、喉、颈及上胸为赤褐色,具有黑褐色斑点。胸以下和尾下覆羽苍白色。有时有淡和深两种色型。嘴较短,与跗蹠长度接近。脚仅三趾,后趾缺如。 |
形态描述 | 形态 成鸟(繁殖期):上体为黑色与栗褐色,羽缘黄色或羽端白色。头侧、颈、上胸栗褐色,有黑褐色斑点。翼上覆羽灰色,具白缘;初级覆羽黑色浓重。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的内翈白色;翼上有宽阔的白色翼斑。腰与尾上覆羽灰褐色,两侧白色;中央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苍灰色。颏与嘴基周围白色;喉至上胸赤褐色;下体余部包括下胸、腹、胁、腋、翼下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雄同色。 成鸟(非繁殖羽):通体为简单的灰或白两色,无栗褐色。上体灰色,有黑褐色纤细的羽干纹,各羽端缘白色。下体雪白色,胸侧沾灰色。 亚成鸟:同成鸟非繁殖羽。但上体有多的黑色和褐色,缀淡棕色或白色羽缘。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腿黑色;脚仅三趾,后趾缺如。 量衡度 (mm,g;据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东昆虫研究所等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8) 56 192 24.1 123 52 24.8 (40—84) (183—198) (22.5—26) (120—129) (50—54) (22—28) ♀♀(8) 59 197 25.4 122 51 24.8 (51—70) (186—206) (24—28) (119—127) (44—53) (24—26) оо(2) 一,一 一,一 27,25.5 126,128 55,55 26,25 |
生物学描述 | 三趾鹬在中国是旅鸟和部分冬候鸟。栖息于河口三角洲、海滨、沼泽泥 滩,也见于山塘、水库、溪流之中。喜集群行动,常与其他小型滨鹬(Calidris)混群,在潮水边跳跑,甚至追逐退去的浪潮。繁殖于北极狭小地区,但其他季节广布于世界各地。查阅1935年来自天津塘沽的一雌性标本记录,鸟胃之中有螃蟹。据寿振黄(1936),此鸟食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mollusks)和多种昆虫等。据《海南岛的鸟兽》(1983),12月剖检1胃全为鱼屑。据吴至康等(1986),剖检1胃,内含昆虫残渣。据《黑龙江省鸟类志》(1992),剖检1胃,胃中多鞘翅目昆虫。通常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少量植物种子。 尚玉昌(1998)在其《行为生态学》中有一小节专题论述三趾鹬的领域行为特征,这种鹬在沙滩上的食物主要是一种海洋等足目动物(Excirolana linguifrons),当食物密度高时,入侵压力增大,领域面积就会缩小。为什么三趾鹬对入侵者的压力变化很敏感,而对猎物密度变化不敏感呢?原因可能是冬季猎物密度变化太大。据 Myers(1997)观察,三趾鹬通常是保卫一段10—120 m的潮间带,有些个体保卫领域的时间 只持续一天,而另一些个体则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是更长。 估计“东亚-澳大利亚”种群数量为2.2万只,1990年春季在沿海地区(如盐城滩涂)有3 000余只出现(Wang,1997;Barter,2002)。1983—1993年在台湾曾经有4只被环志(张孚允,1997)。1994年5月16日和1998年5月2日各有一只环自澳大利亚南部维多利亚的三趾鹬在香港被回收到(Carey et al.,2001)。 |
分布信息 | 国内分布于天津(塘沽,5月9日和9月17日)、河北(昌黎、滦南、北戴河)、辽宁(旅顺[老铁山]、双台子河口、铁岭、康平)、黑龙江(齐齐哈尔)、上海(崇明,9月15—16日)、江苏(射阳、大丰、盐城)、浙江(嘉兴)、福建(长乐、晋江、金门)、江西(鄱阳湖)、山东(聊城、青岛[薛家岛,4月25日])、广东(雷州半岛)、广西(桂林、合浦、北海、北部湾,4月和10月)、海南(琼海、博鳌、陵 水、万宁、演海)、南沙群岛(太平岛,4月19日)、贵州(威宁草海)、西藏(南部)、甘肃(阿克塞)、宁夏(银川)、新疆(莎车附近[10月]、民丰,1989年5月7日)、台湾(台中、澎湖列岛)、香港(旅鸟);少数滞留在福建、广东(澄海,12月28日)、海南(万宁,12月1日;陵水,12月15日)、台湾南部等地越冬。 ; 国外繁殖地位于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俄罗斯北部等地,迁徙至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及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一些岛屿。邻区见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哈萨克斯 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老挝,马尔代夫,加里曼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据 Engelmoer et al.(1998)认为,分化出2亚种,即指名亚种 C.a.alba,见于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北美亚种 C.a.rubidus (Gmelin,1789),分布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Carey et al.,2001;Dickinson,2003)。本文沿用郑作新(1987,2000)的观点,依然作为单型种对待。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