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Scolopacidae |
科中文名 | 鹬科 |
学名 | Gallinago megala Swinhoe, 1861 |
中文名 | 大沙锥 |
引证 | Capella megala Baker,1929,6:264—265;La Touche,1931—1934,2:401—402;Peters,1934.275;Shaw,1936,415—416;Dementiev et al.,1951,3:343—347;Zheng,1976, 214;1987,79;Cheng,1987,230. ; |
俗名 | Forest Snipe; Swinhoe's Snipe; 北鹬; 斯氏沙锥(寿振黄,1936); 中地鹬;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与针尾沙锥(G.stenura)很难区分。体形稍大(与其中文名称并不相符)。头顶中央线和眉纹苍白色;穿眼纹狭窄黑褐色。上体黑褐色,杂有红褐色斑纹和黄色羽缘。翅折合时三级飞羽不长出翼尖。胸黄褐色,多有暗色斑;腹部白色。尾羽20(18—26)枚,最外侧尾羽的宽度约2—4 mm。 |
形态描述 | 形态 上体黑褐色,杂有土黄棕色的纵纹和红褐色横斑与斜纹。头部中央的纵纹苍白色,至枕后转为淡红棕色。眉纹亦苍白。肩羽和三级飞羽外翈边缘土黄棕色,因而形成4条显著的纵带。飞羽深褐色,初级飞羽的羽轴较暗。翅折合时初级飞羽长出三级飞羽甚。尾羽灰褐色,具有黄白色的尖梢;中央几枚尾羽有栗红色带斑。颏白色,喉、颈、上胸土黄色,缀灰棕色斑。腹部白色,但两胁和腋下多黑褐色横斑纹。翼下覆羽暗褐色,缀白色细纹。两性相似。 虹膜暗褐色。嘴基灰绿或角黄色,先端黑褐色。腿草绿色或黄绿色。 量衡度 (mm,g;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尾 跗蹠 ♂♂(8) 122 264 59.7 136 53 32.4 (110—140) (258—280) (55—64) (133—139) (50—55) (31—34) ♀♀(7) 128 267 63.7 135 54 32 (100—145) (255—280) (58—72) (130—144) (52—57) (30—34) |
生物学描述 | 栖息于河川、沼泽草地、芦苇丛、干燥或潮湿的田野。食物为昆虫、甲壳 类和植物等。据郑作新等(1963),1956年4月中旬在云南的勐腊采得一号标本,胃内有鳞翅目幼虫(90%)及植物碎片。在河北白洋淀曾发现它们啄食湿土中的水蚯蚓。据诸葛阳(1990),亦食小鱼、小虾等。可能在中国东北乌苏里江地区有繁殖个体。春季,大沙锥经过香港的时间是3—4月,高峰期在4月上旬,约比扇尾沙锥(G.gallinago)迟2周,比针尾沙锥(G.stenura)迟约1周(Carey et al.,2001)。 |
分布信息 | 国内分布于北京(通县、南苑、东郊神树庄)、天津(大港)、河北(白洋淀、北戴河、石臼坨)、山西(太原)、内蒙古(乌梁素海[7月14日,8月13日]、黄河流域、满洲里)、辽宁(丹东、凤城、辽中、盘锦)、吉林(安图、敦化)、黑龙江(齐齐哈尔、富裕、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安徽(合肥、石臼湖)、山东(泰山、威海、崂山)、四川(金堂)、西藏(东南部)、新疆(布尔津[7月]、乌伦古湖),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如湖北(武昌,4月17日)、湖南、上海(青浦)、江苏、浙江(杭州、温州)、福建(闽侯、福州谷地,8—10月)、江西(鄱阳湖)、广东(鼎湖、九连山、雷州)、广西(沿海红树林地区)、海南(儋县)、云南(勐腊?)、台湾(宜兰、台北、桃园、南投、台南、屏东、台东)、香港(旅鸟,少数冬候鸟)。 ; 国外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贝加尔湖区),蒙古(繁殖鸟);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旅鸟);老挝,新加坡,印度,新几内亚,印 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北边(冬候鸟)。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