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aradr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鸻形目 |
科名 | Scolopacidae |
科中文名 | 鹬科 |
学名 | Heteroscelus brevipes (Vieillot, 1816) |
中文名 | 灰尾[漂]鹬 |
引证 | Totanus brevipes Vieillot,1816,Nouv.Dict.Hist.Nat.,6:410 (Timor,Asia).; Tringa incana Qian,1995,132.; Tringa brevipes Johnsgard,1981,333—335;Vaurie,1965,416—417;Flint et al.,1984,124;Wang et al.,1991,108. ; Tringa incana brevipes Shaw,1936,401—402;Dementiev et al.,1951,3:237—240;Zheng,1976,209;1987,76;Cheng,1987,224;Wang,1991,454;Wildlife Institute,1992,153;Chang,1993,122—123. ; |
俗名 | Grey-rumped Sandpiper; Grey-tailed Tattler; 黄足鹬(台湾); 灰尾鹬; 灰鹬;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上体纯蓝灰色。下体白色,前胸灰色,胁多有暗灰色斑点。翅形尖长,但折合时其翼尖仅及尾的末端。腋羽和翼下覆羽灰色。尾也较长。腿粗短,黄色;跗蹠不及嘴峰的长度,跗蹠后缘被覆瓦状排列的盾状鳞片。 |
形态描述 | 形态 整个上体包括头顶、后颈、翼上、尾蓝灰色,多有白色羽缘。眉纹白色,穿眼纹暗褐色。耳羽、面颊、枕和颈侧白色,具暗灰色细纹。胸、胁白色,有V形暗灰斑。腹、肛周、尾下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色,具细的白色羽端。雌雄相似,雌性略大。成鸟的冬羽同繁殖羽,但胸部和两胁的斑纹较弱。亚成鸟胸部和两胁沾染污迹,翼面多白色星斑。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下喙基部黄色。腿短而粗,黄色或黄褐色;跗蹠后缘被盾状鳞片。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复旦大学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尾 跗蹠 ♂♂(3) 80,104 255,250 35,38 155,158 67,63 31,32 — 270 37 169 72 30 ♀♀(8) 116 266 38.1 163 69 30. 6 (76—136) (257—282) (37—39) (155—169) (67—72) (30—32) оо(2) 152,90 260,270 39,39 164,168 68,79 31,34 |
生物学描述 | 灰尾[漂]鹬在中国为旅鸟。栖息于海边滩涂、河口、海岛、内陆的稻 田、山地溪流。单个或以零星松散的小群觅食,受到干扰时,有将身体蹲伏掩蔽的行为。食物有昆虫、小鱼和软体动物等。迁徙季节会见到大的集群。飞行速度极快,常伴有哨音。据许维枢(1998)在河北北戴河的统计结果,1986年为1381只;1987年10月8—30日约1 066只;1988年共117只;1989年在北戴河河口仅见1只;1990年共见410只。说明此鸟在北戴河地区比较常见。在香港,最高的统计数是554只,记录时间是1987年5月16日(Carey et al.,2001)。通常春季迁来的时间相对较迟。在春季迁徙时有显著的高峰,而秋季则不明显。 2001年8月16—27日在北戴河海滨发现1只戴有黄色脚旗的灰尾鹬,照片显示其双翅具有不寻常的白色大斑(郭玉民,2001)。据Robson(2001)报道,2000年9月9日一支观鸟队在青海湖首次拍摄到2只灰尾鹬的亚成鸟。据张孚允(1997),1982年5月21日在广东湛江回收到来自西澳大利亚布鲁姆(Broome)的脚环。后来,在广西钦州分别回收到来自印度和澳大利亚的鸟环。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勘察加半岛),韩国,日本,美国(阿拉斯加)等;迁徙或越冬时抵老挝,泰国(湄公河),越南(红河口),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地。 ; 国内分布于天津、河北(昌黎、北戴河、石臼坨、滦南)、渤海海峡、内蒙古(大兴安岭)、辽宁(鸭绿江口、长海、旅顺、朝阳)、吉林、黑龙江(哈尔滨、松嫩平原)、上海(吴淞、长江口、崇明,9月21日)、江苏(盐城)、浙江(嘉兴、舟山群岛、定海、宁波、宁海、温州、洞头,8月20日)、福建(福州、长乐、厦门)、山东(威海、烟台、青岛[薛家岛],5月7日)、广东(徐闻、硇洲岛、湛江、广州湾、深圳、海丰、陆丰、南澳)、广西(钦州)、海南(演海、文昌、陵水、乐东)、东沙群岛(东沙岛,6月2l一23日)、西沙群岛(珊瑚岛)、南沙群岛(太平岛,4月19 日)、陕西(西安,1957年9月)、甘肃(酒泉)、青海(共和、刚察、青海湖)、台湾(台中、台南、关渡、大肚溪)、澎湖列岛及兰屿、香港(米埔)(旅鸟,冬候鸟)。 ;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灰尾[漂]鹬通常是归入鹬属 Tringa,并作为灰鹬 Tringa incana 的一个亚种 T.i.brevipes 对待(寿振黄,1936;郑作新,1976,1987)。Johnsgard(1981)认为漂鹬与草鹬、林鹬分类关系极其密切,应视为同一组。但是,根据解剖学、形态学、腺体化学分析等(Kozlova,1961;Inskipp et al.,1996),被另归为漂鹬属 Heteroscelus。原灰鹬的2亚种:T.i.incanus 与 T.i.brevipes 二者在形态和鸣声上是不同的。因此,国外鸟类学家普遍将灰鹬的原2个亚种各自独立为单型种。 亚种分化 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