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icon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鹳形目 |
科名 | Ardeidae |
科中文名 | 鹭科 |
学名 | Egretta intermedia (Wagler, 1829) |
中文名 | 中白鹭 |
引证 | Ardea intermedia Wagler,1829,Isis von Oken:col(模式产地:印度尼西亚爪哇).; Egretta intermedia palleuca Deignan,1947,Proc.Biol.Soc.Washington,60,P.97—Muang Chiang Rai,Chiang Rai Province,Thailand.; |
俗名 | Intermediate Egret; 春锄; |
形态描述 | 鉴别特征 体较白鹭为大,体羽白色,颈亦呈弯曲形,嘴、脚及趾均黑,繁殖期上胸及下背具蓑羽。 形态 雄性成鸟:繁殖羽:通体全白,背部具延长的离散状蓑羽16—24根,向后伸至尾端以远。胸前亦有较小之蓑羽。冬羽:嘴黄,仅上嘴先端黑,胸背蓑羽均脱落。雌雄同色。 幼鸟:通体白色,无蓑羽,嘴黄,上嘴先端黑。 虹膜黄色,嘴基及眼先裸部绿黄色,嘴全黑或仅先端黑,跗蹠及趾全黑。 量衡度:(注:见图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于稻田、湖泊、沼泽及滩涂。在贵州分布于海拔400—800m。常结小群活动于稻田或溪边,亦常与大白鹭、白鹭、牛背鹭等混群活动。以鱼类、蛙类及昆虫等为食。在村寨附近的乔木或竹林上筑巢,窝卵数2—5枚,卵呈蓝绿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21天。据1987—1991年统计,越冬种群主要在印度和中南半岛,我国江苏盐城及台湾省等地的越冬种群数量都不大(Perennou et al.,1994)。 |
分布信息 | 遍布中国南部各地,西至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北至河南为夏候鸟;广东、海南、台湾为冬候鸟;偶见于北京 ; 非洲,印度南部,孟加拉国,缅甸,马来半岛,菲律宾,越南至日本,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澳大利亚。 ;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中白鹭有两个亚种,我国分布的只有指名亚种。原Deignan(1947)依据嘴脚颜色的差异定名的palleuca 亚种,实为嘴脚颜色的季节性变化。查阅云南繁殖季节标本的嘴色,虽多数仅尖端黑褐,余部全黄(4月25日,盈江;4月27日,思茅;5月15日,元江;6月14日,蒙自),但亦有全黑者(4月27日,潞西),或前半部黑、后半部黄者(5月13日,景谷)。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胸部及背部蓑羽可作饰羽。种群数量下降,应引起注意。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一卷.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