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icon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鹳形目 |
科名 | Threskiornithidae |
科中文名 | 鹮科 |
学名 | Platalea minor Temminck et Schlegel |
中文名 | 黑脸琵鹭 |
俗名 | Black-faced Spoonbill; 匙嘴鹭; 黑面琵鹭; 小琵鹭; |
形态描述 | 鉴别特征 体长730mm左右,略小于白琵鹭。形状与白琵鹭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嘴主要为铅黑色。 形态 (据上海自然博物馆1959年采自福建马尾的标本,性别不明) 成鸟:全身羽毛白色,颈部具黄棕色环,胸部稍沾些淡黄色。额、围眼部、下颏裸露。皮肤黑色。白头顶至后枕具明显的白色羽冠,稍沾些黄色。飞羽白色,初级飞羽2—4枚具缺刻,羽轴白色。嘴黑色。腿的裸露部分,跗蹠和趾等均黑色。 另据上海自然博物馆1907年采自福建福州的雄性标本:全身羽毛白色。初级飞羽2—4枚外翻具缺刻,羽轴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黑褐色,内翈的1/2以上黑褐色。第2枚初级飞羽的内翈1/4黑褐色。第3—4枚初级飞羽内端部黑褐色。次级、3级飞羽羽轴黑褐色。大覆羽羽端黑褐色。嘴近基部黑褐色,逐渐变为浅褐色,端部近淡黄色。无羽冠。无黄色颈环。 量度(注:见图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环境及生活习性与白琵鹭同,繁殖情况至今未悉,现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的探索。 |
分布信息 | 见于东北、贵州、湖南、浙江(旅鸟);台湾、福建和广东沿海一带(冬候鸟);偶见于海南 ; 据颜重威等(1996),此种琵鹭近年来约有稳定性的两百余只在台湾台南县七股乡曾文溪口渡冬。Vaurie(1965)认为此鸟可能在黑龙江省中部哈尔滨附近繁殖,但至今尚无确证 ; 朝鲜半鸟西部岛屿。;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与白琵鹭同。我国自然界中数量日益下降,不少原分布区已难见其踪迹,应加强保护。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一卷.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