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icon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鹳形目 |
科名 | Threskiornithidae |
科中文名 | 鹮科 |
学名 | Pseudibis papillosa (Temminck, 1824) |
中文名 | 黑鹮 |
引证 | Ibis papillosa Temminck,1824,P1.col.Ois.51:p1.304(模式产地:India and Lanka).; |
俗名 | Black Ibis; |
形态描述 | 形态(据Hancock等,1992) 头裸出,皮肤黑;体羽几乎全为深褐色,两翅黑,闪着蓝色金属光泽,内侧小覆羽白,形成一大白块。 虹膜橙红;嘴铅蓝;脚和趾淡粉红色。 量度(据Baker,1929): 嘴峰 翅 尾 跗蹠 138—158 365—400 165—194 75—85 幼鸟(据Baker,1929) 头部及喉被深褐色羽毛。翅与尾均无光亮的褐色。上部羽毛的羽缘棕色。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在沼泽、湿地、水田、河湖、溪流附近。据Baker(1929),黑鹮栖息在开阔旱作物地较在沼泽、湿地为多。不在我国境内繁殖。 |
分布信息 | 缅甸和越南; 云南西南部;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本属原有2种,即Pseudibis papillosa和P.davisoni;现并为一种的2个亚种,见于国内的,当为缅甸的亚种P.p davisoni(Hume).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黑鹮在我国甚为稀少,仅在云南省西南部才有分布,已被列为国家保护鸟类,可供观赏。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一卷.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