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olumb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鸽形目 |
科名 | Columbidae |
科中文名 | 鸠鸽科 |
学名 | Ducula badia (Raffles, 1822) |
中文名 | 山皇鸠 |
引证 | Columba badia Raffles, 1822, Trans. Linn. Soc. London, 13: 317(模式产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部)·; |
俗名 | Mountain Imperial Pigeon; 灰头南鸠; 栗背皇鸠;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大如前种,但背部为褐栗色或紫红栗色,与腰至尾上覆羽的灰褐色相异;内侧初级飞羽羽端成截平状。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海南标本)额至头顶及头侧浅灰,后头至后颈淡紫红色,与头顶对照明显;上背及肩紫红褐色;以下渐转为灰褐色;尾羽基段黑褐色,端段为呈淡灰的褐色,二段分界明显;小翼羽、初级覆羽及飞羽暗褐色,内侧飞羽和大、中覆羽呈光亮的铜褐色;小覆羽马上背同色。颏、喉及肛周白色,胸、腹部淡葡萄灰色,两胁呈较多灰色;尾下覆羽白或淡棕白色。 虹膜灰白色;嘴橙红至暗橙红色,尖端暗褐;脚橙红至淡紫橙红色。 量衡度:(注:见图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为林栖性鸠类,习性与前一种多相似。常出没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海南各大岭的林区以往很常见,现已少见大群出现。以橄榄、乌榄、无花果类为主要食物,也吃其他野果,稍比它头大的野果也能照样全果吞下,胃内常见两三个橄榄核。多栖于高大树木林中的顶层,在太阳刚出或将下山时,常见高踞于特别高出的枯枝上沐阳光。一般三五只成小群,在尖峰岭见过一次最多约40余只一起。榕果及橄榄成熟时则易见其集群至平原活动。鸣声深沉而给人以哀感,似反复的“ngrum-ngrum-ngrum,叫时弯腰叩头。飞行快速有力,两翅鼓动得呼呼作响。大雨来临之前,常成群低飞,形甚活跃。 卵初见于早春,直至初秋仍有产,4—6月为盛期,可能年产2窝。筑巢于深山密林树上,偶有在道路近旁者。巢的结构与绿皇鸠无异,每窝产卵1枚,偶有2枚,白色。两性参与繁殖各项活动。 |
分布信息 | 西至印度东至越南,南至印度尼西亚的区域内。 ; 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的潞西和西双版纳,海南(留鸟)。;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山皇鸠已记录有6个亚种,我国只有1个亚种。 |
经济价值 | 山皇鸠不但具有一般鸿鸽的肉味鲜美的优点,且体大肉丰,为较理想的狩猎禽之一,目前在广东已几乎绝迹,应采取禁猎措施。数量较之为多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