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oraciiformes |
目中文名 | 佛法僧目 |
科名 | Coraciidae |
科中文名 | 佛法僧科 |
学名 | Coracias garrulu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蓝胸佛法僧 |
俗名 | Blue Roller; 蓝佛法僧; 欧佛法僧; 普通佛法僧;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上、下体均比棕胸佛法僧淡色;下体全为蓝色;尾形方平。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新疆亚种。) 前额、眼先至覆耳羽淡褐色,有白色羽轴纹;后额至后颈、颊及腰淡蓝绿色;背、肩及最内侧数片飞羽沙棕色;翼上覆羽绿蓝色,小、中覆羽端部沾沙棕色;其余飞羽黑色,第一枚的外翈深蓝绿色,所有飞羽底面基段靛蓝色,端段黑褐色;尾上覆羽及尾羽褐色,前者满沾绿蓝色;中央尾羽微沾蓝色,侧尾羽由中央沾绿色至外翈全绿蓝色。颏近白色;喉及以下、腋羽及翼下覆羽淡绿蓝色,喉至胸沾淡黄褐色而具白色羽轴纹。 幼鸟(8月) 似成鸟,但色较苍淡,飞羽具较呈褐色的羽端;覆羽的蓝色苍淡。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黄褐色,趾较暗,爪黑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 122 305 33 195 134 20.3 ♀♀(2) 118,131 285,238 34,354 190,95 126,127 21,22.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常见单独或成对停立于视野广阔的位置,如疏林或耕地高树顶层的枯枝上,空旷处的电线、电线杆上。飞行不规则,方向颠簸不定;迁徙时则一只一只地沿着相同路线等距离间隔鱼贯而来,定点观看则会见到大约每10秒有一只经过。取食一般在地面,捕获饵物时有就地吞食,有衔回栖息位才吞食;食物以昆虫为主,包括白蚁、金龟子、龙虱、蟋蟀、蝗虫、蛾类及其他鞘翅类,也吃蜥类、蛙类。叫声沙哑,为带摩擦音似“嘎嘎”的尖叫声,求偶活动时更觉噪耳。 繁殖期主要在5、6月,以白杨树、柳树等高树的自然洞穴、土质或碎岩质的峭壁缝、洞等为巢,内无垫物或积有昆虫残翅和几丁质碎片。每产5、6枚白色的卵,卵形颇长。两性参与孵卵和育雏活动;卵经18一19日出雏;出壳26—28天后能飞;抱窝时一亲鸟在窝,其配偶则守在旁边,有入侵者到达附近即发出噪叫。 |
分布信息 | 繁殖于欧洲,西亚和中亚洲;至非洲南部越冬。; 新疆北部,西部及天山,南部巴楚,西藏西沿的日土(旅鸟,?繁殖鸟)。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蓝胸佛法僧共有2个亚种分化,中国只有1个亚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吃大量昆虫,为农林益鸟。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