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oraciiformes |
目中文名 | 佛法僧目 |
科名 | Meropidae |
科中文名 | 蜂虎科 |
学名 | Merops viridi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蓝喉蜂虎 |
俗名 | Blue-throated Bee-eater; 栗头蜂虎;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尾形似绿喉蜂虎,但喉呈蓝色且无黑斑;头至上背紫栗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采自广东指名亚种。) 眼先、眼下方及覆耳羽黑色:头侧余部及上体自额至上背紫栗色;下背至尾下覆羽淡蓝色;中央尾羽深蓝色而具褐色羽干,其狭长的端段近白色且具缀蓝色的羽端,侧尾羽外翈深蓝色,内翈黑褐色。肩羽及翅表面呈辉浓绿色,最内侧的飞羽沾蓝,其余飞羽的羽干和先端、最外侧一片长飞羽(即第2片)等黑褐色。颏和喉蓝色,前者略淡而沾绿;胸辉绿色,向下渐淡而近白,尾下覆羽沾蓝;腋羽及翼下覆羽深棕色。 幼鸟(6月)羽色较呈深绿,上体自额至背均绿而无栗色;中央尾羽无延长的狭细部分。 虹膜红色;嘴、脚均黑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33—39 257—320 34—38.5 106—113 121—162 10—11 ♀♀(11) 37 258.2 35.6 107.8 110.2 10.7 (30—47) (277—282) (34—38) (103—110) (78—134) (10一1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常见栖于丘陵或山地森林的秃枝上,沐浴阳光或俟机突袭飞过的昆虫;傍晚或雨刚下过、特别是有翅白蚁成群飞舞交配时,往往集数十至成百只的大群忙个不停地回飞于林缘空旷处,或在村庄附近的上空追捕,并不时发出他们上、下颌由于咬捕昆虫而发出的碰击声。其飞翔捕食景象与雨燕群甚相似。 其食物除蜂类、白蚁类外,也吃很多其他昆虫。郑作新等(1963)报道在湖南6—9月所见到的,2个鸟胃的内含物有蜻蜓、胡蜂及其他昆虫;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检验过4个鸟胃内含物有小介壳虫1次,蜂及甲虫2次;蝇及其他昆虫1次。 繁殖期约在5—8月,La Touche(1931—1934)谓,5月30日及6月4日在海南岛得过8窝卵,9月18日得过2只幼鸟。Hartert(1910)谓在海南岛采到的8窝卵每窝都是4枚,均在地面洞穴中采得,卵白而粉红,其大小为21.5×19—24.6×20.5 mm。 |
分布信息 | 东南亚,南至印度尼西亚,东至菲律宾群岛及加里曼丹岛。 ; 河南南部及长江以南大陆,北抵云南东南元江、河口,湖南至江西鄱阳湖(夏候鸟);海南(留鸟)。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蓝喉蜂虎已录有2个亚种分化,中国只有1个亚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同其他蜂虎。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