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oraciiformes |
目中文名 | 佛法僧目 |
科名 | Meropidae |
科中文名 | 蜂虎科 |
学名 | Nyctyornis athertoni (Jardine et Selby, 1830) |
中文名 | 夜蜂虎 |
引证 | Merops athertoni Jardine et Selby,1830,111.Orn.,2,图版58及正文(模式产地:Bangalore).; |
俗名 | Blue-bearded Bee-eater; 蓝髯蜂虎;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形较大,翅长在130 mm以上;胸部中央羽毛特长而色艳,尾略凸形,与翅几等长。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采自云南的指名亚种。) 夏羽:上体自额至头顶前部辉淡蓝色,余部及头颈两侧、翅、尾表面草绿沾蓝色,外侧飞羽具黑褐色羽端及黄色内缘,侧尾羽内翈具赭黄色的基部和黑褐色的先端。下体自颏至胸二侧与背同色;喉中央淡蓝色,前颈至上胸的中央(长形羽)转暗蓝色;自下胸以下赭黄色,除尾下覆羽外,各羽具绿褐色的中央条纹。 冬羽:头顶、背、肩部及喉侧均无蓝色沾染,上体仅额部沾有蓝色。 虹膜红色;嘴黑褐色;脚紫绿色,爪黑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5)70—94 325—342 44—45 135—137 132—137 16—18 ♀♀(7)68—105 300—348 42—45 135—139 128—140 16.5—18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见于山地或丘陵地带,草地上或山坡、沟谷、河边、村旁等林间乔木中层或树冠。有时栖于树梢上,见虫飞过即腾空而起捕食,不论成功与否均马上以一弧圈形滑翔而下回原位;有时盘旋于树冠之上或穿飞于树丛之间以追捕昆虫,常且飞且叫,叫声带沙哑,似“ko-r-r:ko-r-r”,鸣时喉、胸部的长羽显著地松开。 食物全为飞虫,亦以蜂类为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亦纪录过4个鸟胃的内含物为蜂4只(一次),蝉2只(一次)和鞘翅目昆虫;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等(1983)报道,见一个胃内有排蜂(Apis dorsada)7只;其他报道还有吃白蚁、蜻蜓等。 昆明动物研究所曾于3月1日及4月22日采过卵巢有成形卵的雌鸟标本,2月见挖隧道营巢,常挖于林间峡谷的岸壁或坡地盘山道旁的陡壁。隧道直径约50—60 mm,深约1.5—3 m,尽头处扩大为卵室;无巢垫,但也常堆积着昆虫的残躯物,而且还常散落在洞口外的地面。每产4—6枚纯白色的卵,卵形甚近球形。 |
分布信息 |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自印度至孟加拉,缅甸北部及中南半岛。 ; 云南西南部盈江、潞西、永德、耿马,中部景东、景谷,南部西双版纳及东南部河口;广西东部及西南部;海南(留鸟)。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夜蜂虎全世界也只有2个亚种分化,均见于我国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夜蜂虎能消灭大量森林害虫,对森林起保护作用;所吃蜂类以野蜂为主,对养蜂业无明显害处,吃有益的昆虫也不是主要的。另外它也有美化自然的作用。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