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Ga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鸡形目 |
科名 | Phasianidae |
科中文名 | 雉科 |
学名 | Arborophila chloropus (Blyth, 1851) |
中文名 | 绿脚山鹧鸪 |
引证 | Tropicoperdix chloropus Blyth,1851,Journ.As.Soc.Bengal 28:415(模式产地:缅甸的莫利埃提)。; |
形态描述 | 鉴别特征 体形大小如鹧鸪。上体及胸大部棕褐色,而杂以黑纹;颏、喉和头的两侧白色具黑点;颈部有锈黄色项圈;腹深锈黄色,向后渐淡;腋羽簇白色。脚绿色。 形态 (据指名亚种的标本) 雌雄羽色相似。额、眼先和眉纹均白,各羽内翈均黑色;头顶和后颈橄榄褐;背面亦橄榄褐,但较深,羽端黑色,相连成波状斑;下背和腰具不规则黑色横斑,其横斑间杂以棕红色;尾部黑斑较阔,其间亦杂以棕红色;两翅内侧的覆羽和飞羽与下背略同,覆羽向外转为浅砂褐色,杂以黑色斑点;次级飞羽黑褐,外翈杂以棕褐色与黑色相混杂的边缘;初级覆羽与初级飞羽几纯黑褐色,仅于外翈先端微杂以棕褐色细斑。颏、喉和头的两侧白色沾棕,各羽具黑端;颈部有一条锈黄色杂以黑斑的项圈;胸与背同色,上胸无斑纹,下胸满具与背相似的波形斑;上腹呈深锈黄色,向后渐转为淡黄白色;两胁亦锈黄色,而杂以棕色和黑色块斑与细纹;尾下覆羽锈黄,略具黑斑;腋羽白色;近腋处还有一簇绒毛状白羽。 虹膜褐或红褐色。嘴呈角褐色;上嘴较深,嘴端和近端边缘为淡角色。活时脚绿色,这是一种较易鉴别的野外特征。剥制后则变为暗棕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280—300 255—280 18.4—18.5 140—146 70—84 约72 ♀(1) 250 — 15 146 — 42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绿脚山鹧鸪生活在海拔900—1,500米山地的稠密常绿灌丛中,在燕麦地、稀疏的落叶林亦常遇见。性极怯懦,平时隐匿树林下,难以发现。觅食时常成对或结成小群游荡,在灌丛地面上,扒开地上落叶层寻觅昆虫和种子为食。中午或稍早它们常到林中小溪流饮水。 绿脚山鹧鸪通常不起飞,仅作短距离的跑动,而后蹲伏在一些覆盖物下面。受惊时,则骤然起飞,飞不远就降落着地,如同其他山鹧鸪一样。 根据我们在云南西双版纳的观察,它们多生活于山地常绿密林中,曾见二、三只成群;叫声急促而高,不难识别。当地猎人以竹哨仿其鸣声诱捕,据称一日能捕捉十只之多。在勐养到井伞途中,曾听见它们于郁密林中鸣叫。胃内食物经解剖检出一些植物种子和昆虫残片,有白蚁、甲虫、螽嘶等,另有少数砾粒。 营巢和其他繁殖习性不详。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我国云南省(留鸟)。; 缅甸、老挝、泰国。;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共有3个亚种;我国境内只有一个亚种,即指名亚种。 |
经济价值 | 肉味鲜美,但由于分布地区狭小,数量不多,又难于捕捉,产业意义不大。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四卷 鸡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