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Gru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鹤形目 |
科名 | Gruidae |
科中文名 | 鹤科 |
学名 | Grus nigricollis (Przevalski, 1876) |
中文名 | 黑颈鹤 |
俗名 | Black-necked Crane; 西藏鹤;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大型涉禽,略大于灰鹤,全长约1 200 mm;头、颈黑色,飞羽黑色,其余体羽全为灰白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采自青海湖的标本) 成鸟:两性相似,雌鹤略小。头顶和眼先裸露皮肤红色,其上有黑色毛状短羽,眼后有一灰白色块斑。头至颈的2/3为黑色,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均黑褐色,三级飞羽延长并弯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覆盖在尾上。尾羽黑色,羽缘沾棕黄色。肩羽浅灰黑色,先端转为灰白色。其余上体及下体全为灰白色,各羽羽缘沾淡棕色。雌鹤上背有棕褐色的蓑羽伸出,雄鹤则不明显。 幼鸟:头顶棕黄色,颈杂有黑色和白色,背灰黄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为黑色,越冬后,颈上1/3灰黑色,背残留有黄褐色羽毛。 虹膜黄色,嘴角灰色沾绿,至嘴尖黄色增多;腿和脚黑色。 幼鸟虹膜黄褐色,嘴肉红色,尖端沾黄,腿和脚灰褐色。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3;李桂垣,1985;郭聚庭,1981;吴至康,1986)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 7 000 1 200 119 600 225 245 ♂ 7 000 1 200 121 630 230 255 ♂ 一 1 110 123 620 233 250 ♀ 5 100 1 100 113 586 210 242 ♀ 5 250 1 113 108 606 230 247 ♀ 5 300 1 142 117 619 230 245 ♀ 5 700 1 178 114 627 227 247 ♀ 5 000 1 161 115 540 218 238 ♀ 5 550 1 200 117 582 221 233 |
生物学描述 | 黑颈鹤是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主要栖息在高山沼泽、草甸、湖周沼泽地和河谷沼泽区。杂食性,以植物的根、昆虫、鱼、蛙以及农田中残留的作物种子等为食。1979年5月在隆宝滩解剖1只雄性黑颈鹤,胃内是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吕宗宝等,1980)。在草海剖验4个胃,均有荆三棱(Scirpus yagara)的块茎,另外2个胃检出玉米粒及螺壳,还啄食萝卜、胡萝卜的叶和块根,马先蒿(Pedicularis sp.)的茎和叶,以及耕地中残留的马铃薯块茎(吴至康等,1985);经对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期间植物性食物的显微分析,得知其取食47种植物,其中莎草科植物是主要食物占76.5%,地下块茎是取食的主要部分,酸模(Rumex acetosa)的种子比重很大,占全部花果(种子)类食物的27.5%,(李凤山等,1997)。 3月底至4月初飞到繁殖地,择偶交配后,在四面环水的草墩、芦苇丛或在地面营巢。与其他鹤类不同之处是黑颈鹤在产卵前无营巢期,而是先产卵,后营巢。巢简陋平坦,就近用薹草(Carex sp.)、三棱草(Bolboschoenus maritimus)、莎草(Cyperus sp.)、针蔺(Eleocharis sp.)、藨草(Scirpus sp.)和其他干枯的水草筑成,测量11个巢,外径46—124 cm,内径21—60 cm,巢高可达16 cm,巢深2.4—6 cm(姚建初等,1984)。4月底到6月中旬为产卵期,5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通常产2枚卵,也有产1枚卵的,卵为淡绿色或橄榄灰色,有不规则的褐色斑。测量17枚卵,最大为115 mm×64.5 mm和106 mm×66 mm,最小为99 mm×62 mm和99.5 mm×60.5 mm,平均卵重为214(185—245)g,雌雄鹤均参加孵卵,卵的孵化期为31—33天(姚建初等,1984)。由于雏鹤天生好斗殴,3天内的成活率只有60%,直到43日龄之后,斗殴行为方才消失。 从9月开始,黑颈鹤结群南迁越冬,通过环志已确知有两条迁徙路线:①由若尔盖至草海,直线距离800 km左右,从松潘草地沿邛崃山脉、岷江流域南下到乌蒙山脉的湖泊越冬;②由隆宝滩至纳帕海,直线距离700 km,从玉树及其通天河流域等地,沿金沙江河谷及雀儿山、沙鲁里山经四川西北部到云南西北横断山脉的湖泊越冬;依据调查资料分析推测,在西边可能还有第三条迁徙路线: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繁殖的黑颈鹤通过唐古拉山口,而在藏北、藏西北繁殖的黑颈鹤,则由高海拔向南或东南迁徙到低海拔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越冬(吴至康等,1993)。据在草海观察,黑颈鹤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到达,至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北返,在越冬地生活150天左右。越冬集群形式有家庭群、亚成体群、以及与灰鹤或其他雁鸭组成的混合群。1984年1 月在草海统计319只,其中成体116只占36.4%,亚成体150只占47%,幼体53只占16.6%,这表明每对成年鹤每年平均只能抚育成活1只幼鹤;1990年冬季在拉萨河上游观察269只黑颈鹤,其中幼鹤仅占总数的7.8%,说明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后,幼鹤存活率明显偏低。黑颈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仅知有700—800只,此后由于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已知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有4 277只,至2002年初已知在云贵高原越冬的黑颈鹤有3 261多只,这使黑颈鹤的总数达到7 538只。 |
分布信息 | 国内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北起新疆的阿尔金山并延伸到甘肃的祁连山,南至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和云南的横断山,西起喀喇昆仑山,东至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青海和四川交界的松潘草地及云南与贵州交界的乌蒙山,包括青海、四川、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贵州共7个省区,繁殖地在青海(玉树、治多、曲麻莱、称多、扎多、玛多、久治、泽库、贵德、共和、刚察、天峻、祁连、乌兰、都兰、格尔木)、西藏(当雄、那曲、嘉黎、安多、斑戈、申扎、日土、昂仁、萨迦、仲巴)、四川(若尔盖)、甘肃(碌曲、玛曲)、新疆(若羌);越冬地在西藏(拉萨、林周、达孜、曲水、黑竹工卡、堆龙德庆、乃东、曲松、桑日、扎囊、日喀则、萨迦、江孜、拉孜、谢通门、白朗、南木林、林芝、工布江达),云南(中甸、丽江、宁蒗、昭通、永善、巧家、寻甸、会泽、曲靖),贵州(草海)。; 国外见于不丹和印度。;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黑颈鹤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