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Gru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鹤形目 |
科名 | Rallidae |
科中文名 | 秧鸡科 |
学名 | Rallus aquaticu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普通秧鸡 |
俗名 | Water Rail; 水鸡子;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小型涉禽。嘴细长,红色。背橄榄褐色,有黑色轴斑。颊、喉、前颈和胸均为石板灰色,羽端微棕白。两胁和尾下覆羽有黑白相间的横纹。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安徽大学采自安徽合肥的标本) 成鸟:两性相似。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色,羽缘橄榄褐色;背、肩、腰、尾上覆羽橄榄褐色,缀以黑色纵纹。眉纹灰白色,穿眼纹暗褐色。飞羽暗褐色,初级飞羽上无白色横纹。外侧翅上覆羽橄榄褐色,羽端微具白色斑纹或端斑。颏白色,头侧至胸石板灰色,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白色横纹。腹中央灰黑色,有淡褐色的羽端斑纹。雌鸟体羽颜色较暗,颏和喉均为白色,头侧和颈侧的灰色面积较小。 幼鸟:上体较暗,头和下体皮黄色或白色,其上有褐色至黑色条纹,两胁皮黄有暗褐色至黑色条纹,尾下覆羽皮黄色。 虹膜红褐色。嘴几近红色,嘴峰角褐色,先端灰绿色,脚肉褐色。 量衡度 (mm,g;据王香亭,1990,1991;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1992;诸葛阳,1990;杨岚,1995;蔡其侃,1987;吴至康,1986和安徽大学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 148 277 41 131 61 41 ♂ 95 239 37 116 60 38 ♂ 181 301 39 130 66 43 ♂ — 290 40 122 54 44 ♂ — 255 35 128 60 41 ♂ 210 305 41 131 45 42 ♀ 92 295 40 120 60 37 ♀ — 262 37 123 60 38 ♀ 93 223 33 110 44 33 ♀ 115 228 40.2 — — 38.5 |
生物学描述 | 栖息于平原、丘陵、山脚地带有茂密植物的湖泊和缓慢河流的岸边,以及沼泽湿地芦苇丛或水草丛中,也在水稻田和荷花塘单个或成对活动。白天隐藏在浓密草丛中,傍晚或夜间出来,在烂泥地觅食。在水草中穿行灵活自如,适应于稠密芦苇沼泽地和半水生的生活环境。性畏人,常单独行动,见人迅速逃匿。在迁飞和越冬时,栖息范围广泛,可生活在农田的排水沟、小块湿地、碎石坑或森林、垃圾堆和花园中。杂食性,胃剖检食物有植物嫩叶、种子、软体动物、昆虫碎片等(王香亭,1990),动物性食物有蚯蚓、蚂蟥、软体动物、虾、蜘蛛、陆生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其中包括革翅目、蜻蜓目、襀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等,也吃被杀死或腐烂的小型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有嫩枝、根、种子、浆果和果实,秋冬季节吃的植物性食物比例较多。在旱地或水边的泥地中觅食,也在浅水中涉水,吃水面和水中的食物,有时边游泳边取食,很少潜水取食,能跳起捕食植物上的昆虫。 繁殖期各地不同,在黑龙江为5—6月。巢常建于浓密的芦苇丛中,或在水边的灌木下。发情时雌鸟用喙磨擦雄鸟的喙,在雄鸟身边跑来跑去,并发出柔和的叫声围绕雄鸟行走,雄鸟以梳理颈羽作为应答。单配制,有高度的领域性,雌雄均参加筑巢。巢材以芦苇为主,杂以其他草的茎和叶等。巢呈浅杯状,离水面不高,外径10—12 cm,内径8—10 cm,巢高13 cm,巢深4 cm。5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5—7枚(范围5—16 枚),卵若丢失能补充产卵。卵呈椭圆形,呈粉红色或土黄色等多种颜色,上面有暗红色小块斑;30枚卵的平均大小为25.9 mm×33.7 mm(Baker,1929)。产足卵后开始孵卵,两性轮流孵卵但以雌鸟为主,偶产2窝。孵化期19—21天,孵出的雏鸟几小时后即可离巢,属早成鸟,5日龄可自行觅食,7—8周龄完全独立并可飞翔。1岁开始繁殖。普通秧鸡是古北区物种,从冰岛到日本的繁殖区不连续。有些为留鸟,有些在繁殖区南部越冬。 普通秧鸡新疆亚种(中亚亚种)的繁殖地在亚洲西南部和中部,向东到中国,其越冬地主要在亚洲南部和西南部,也有些在中国南部越冬;这一亚种在新疆为留鸟,但在准噶尔盆地为冬候鸟(高行宜等,2000)。东北亚种(印度亚种)的繁殖地在从蒙古北部向东到日本,其越冬地在从印度东北部经东南亚到中国;分布在中国的东北亚种,越冬时从其繁殖地向南迁飞;在黑龙江繁殖的普通秧鸡,每年4月上、中旬飞来,10月中、下旬南迁,为夏候鸟。普通秧鸡虽然分布广泛,较为常见,但在亚洲数量不多,亦未见数量报道,从1990—1993年中国水鸟隆冬统计资料(中国鸟类学会水鸟组,1994)的记载中,得知普通秧鸡在中国的部分越冬分布数量状况:1990年1月统计到1 290只,其中新疆阿克陶7只,天津团泊洼l 100只,东洞庭湖167只,青岛3只,盐城11只,江西敖溪水库2只;1991年1月统计到84只,其中新疆阿克陶51只,新疆达玛沟1只,天津东七里海20只,天津北大港8只,云南洱海4只;1992年1一2月统计到186只,其中新疆阿克陶13只,江苏射阳1只,东洞庭湖172只;1993年1—2月统计到722只,其中新疆阿克陶70只,天津团泊洼650只,安徽石臼湖2只。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中部和东部,包括俄罗斯、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中南半岛和日本。; 国内广泛分布,见于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香港。;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普通秧鸡有4个亚种,中国有2个亚种,即东北亚种 R.a.indicus 和新疆亚种 R.a.korejewi。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