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La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鸥形目 |
科名 | Laridae |
科中文名 | 鸥科 |
学名 | Larus argentatus vegae Palmën, 1887 |
中文名 | 普通亚种 |
引证 | Larus argentatus Brünn.var.Vegae Palmën,1887,in Nordenskiöld,vega-Exped.Vetensk.Arb.5:370 (Pidlin,northwestern Siberia).; |
形态描述 | 与新疆亚种及内蒙古亚种相比,本亚种上体灰色最深,冬羽头及颈部的灰褐色纵纹最多,并及至胸部。 虹膜浅黄至偏褐色,眼睑橙黄色,脚粉红色。 形态 (依据复旦大学采自上海郊区,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采自海南铺前的普通亚种标本描述) 成鸟夏羽:头部至后颈纯白色;背深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肩、翼上覆羽和内侧飞羽深灰色,与背同色,肩羽具宽阔的白色羽端;初级飞羽黑褐色,端部白色,第1、2枚更具宽阔的白色次端斑,内翈基部灰白色,至内侧的初级飞羽转为深灰色,并向先端和外翈伸展,最内侧数枚全呈深灰色,具白色羽端,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色,亦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亦为白色。 成鸟冬羽:与夏羽相似,但头、颈密布灰褐色细形断续纵纹,这些纵纹于后颈部较宽,分布亦稀。 幼鸟:头、颈均白色,具浅棕褐色纵纹;背部包括两翅表面淡褐色,各羽缘以棕白色或白色;腰污白色,有不明显的灰褐色辅纹;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或多或少缀以褐色点斑或横斑;尾羽端部褐黑色,外缘以细白色周边;初级飞羽褐黑色,先端微沾淡褐色。第一年冬羽主要为黑褐色,下体具灰褐色斑点或灰褐色羽缘。第2年尾的基部、前额和下体呈白色。 雏鸟:全身被柔软的绒羽,各羽先端如丝绢状。颊、喉和背呈乳灰色,缀以黑褐色斑。眼上方具斑点,额的中央和喉侧有线状纵纹;枕和后颈中央有“V”字形不规则纵纹;下喉乳黄色;胸、腹乳白色;体侧和下腹的绒羽基部褐色。 虹膜浅黄色,眼睑黄色,嘴黄,下嘴先端具红斑;跗蹠粉红色或淡红色。幼鸟嘴黑色。 量衡度 (据郑作新,1963)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5) 1 199 约620 59.7 454.6 183 71.0 (987—1 775) (591一677) (56.7—63.5) (442—461) (162—196) (67.5—74.6) ♀♀(2) 1007 约599 55.7,56.4 394,435 150,171 66.7,68 (688—1 250) (554—667)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冬季迁至日本和中国。; 分布于山东(?威海、?青岛)(留鸟);吉林(四平、白城)、黑龙江省中部和东部、(齐齐哈尔、哈尔滨)、湖南(?洞庭湖)(夏候鸟);北京(通县、良乡)、天津(塘沽、大港)、河北(迁安、昌黎、北戴河、?港养地区)、内蒙古(赤峰、锡林郭勒盟、乌梁素海、包头、伊克昭盟、?达来诺尔)、辽宁(锦州、大连、长山列岛、盘山、丹东、兴城、营口、阜新、?双台子河口、?朝阳)、吉林(长春、通榆、?珲春)、黑龙江省(兴凯湖、扎龙)、上海(崇明)、江苏(?云台山区、南京、淮阴、响水、无锡、盐都、兴化、?射 阳、?启东、?大丰、?盐城、?灌云)、浙江(温州外东海、大陈岛外东海、舟山群岛及以外东海、杭州、定海、宁波、温州、乐清)、福建(长乐、连江)、江西(南昌、新建、进贤、抚州、?鄱阳湖)、山东(荣城、威海、潍坊、弁平、青岛、长岛、胶南、?庙岛群岛、?黄河三角洲)、河南(三门峡)、湖北、湖南(?洞庭湖)、广东、广西(?北部湾)、海南(琼山铺前、东寨港、文昌)、四川(南充、南部、阆中、苍溪、金堂、夹江、嘉陵江、涪江)、云南(昆明、剑川剑湖、大理、洱海)、?台湾(宜兰、兰阳溪口、彰化、大肚溪口、新竹、嘉义、台北、大甲溪口、台中、基隆、澎湖、台南)、香港(旅鸟,冬候鸟) ;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