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ampephagidae |
科中文名 | 山椒鸟科 |
学名 | Pericrocotus roseus roseus cantonensis Swinhoe, 1861 |
中文名 | 华南亚种 |
引证 | Pericrocotus cantonensis Swinhoe, 1861, Ibis 3. 42(模式产地:广东广州)。;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鼻羽带白色至灰黑色,额基和头顶前部纯白;头顶后部、枕、背、眼后以及耳羽后部灰黑;背部或呈褐灰或几为灰黑色;腰和尾上覆羽转浅淡,呈沙褐色;两翅黑褐;内侧初级飞羽中部和次级飞羽基部具黄白色至淡黄色翼斑,有的标本不显;内侧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内翈基部更具宽阔白斑;中央尾羽黑褐;次一对同色,外翈先端大都近白;余尾羽白色,基部具褐黑色斜斑;眼先黑,眼先下方、颊、耳羽下方、颈侧、颏、喉以及腹部以次概白;胸和两胁渲染淡褐灰色;翼缘白;翼下覆羽后部黑灰,基部黑色具白端。 雌性成鸟:鼻羽少黑;额和头顶前部白色缀以褐灰色;至头顶后部渐转为暗褐灰;背部较雄鸟浅淡而多呈沙色;余与雄鸟相似。 雄性幼鸟(1959年7月30日采自广东连县):额至头顶暗灰,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翼上覆羽羽端纯白;飞羽先端狭缘以白色,内侧飞羽白端较宽;余与雌鸟同。 雌性幼鸟(1963年9月28日采自贵州江口):前头具暗灰与白色相间的横斑;胸与胸侧隐约可见横斑;余与前述雄性幼鸟同。 虹膜暗褐;嘴和脚黑色。 量衡度:(注:见图1) |
分布信息 | 北起四川中部峨眉山,陕西秦岭北坡太白、周至、南坡洋县、西乡、佛坪、石泉、宁陕、汉阴,河南南部,安徽之滁县瑯玡山、九华山、黄山,东至长江下游,浙江,南抵贵州遵义、贵定、望谟、册亨、都匀、江西,湖南,广西宁明,广东英德、连县、阳山、乐昌、海南岛,福建福州、南平(夏候鸟)。云南东北部永善、南部西双版纳(旅鸟)。; 冬季见于中南半岛。;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P. r. cantonensis 与 P. divaricatus 酷似,易于混淆。P. r. cantonensis 体形稍小,翅长10♂♂88.2(86—90.5)毫米,腰和尾上覆羽浅沙褐色,不与背部同色;有别于P. divaricatus 体形较大,13♂♂翅长94.0(91—98)毫米,腰和尾上覆羽同为灰色。P. r. cantonensis 鼻羽与眼先的灰黑色(或黑色)不相连,即或相连,连接处甚狭窄,而 P. divari-catus 额基与眼先的黑色羽明显地连接成钳状——“ ”形。 查看9月所采得的标本,新脱换的羽色均较夏羽少褐而多灰。1960年4月11日采自广东英德的1只雄性成鸟,腰和尾上覆羽甚浅淡,呈淡沙黄色。有6只幼鸟和9月、10月采得的6只已换冬羽的成鸟,下体明显地较其它季节(4月、6月、7月)的6只成鸟白而亮。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