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Campephagidae |
科中文名 | 山椒鸟科 |
学名 | Tephrodornis gularis gularis latouchei Kinnear, 1925 |
中文名 | 华南亚种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雄鸟头顶灰色;上体除尾上覆羽白色外,概灰褐色;翅、尾均呈褐色;头侧贯以显著的黑色贯眼纹;喉灰白;胸沾灰褐色;尾下覆羽转纯白。雌鸟头,颈非灰色,而与背同色;贯眼纹褐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T. g. latouchei,采自云南) 雄性成鸟:额基黑;前头、头顶灰色而微渲染褐色;背、肩和腰转呈淡棕褐沾灰,腰羽具深浅相间的横斑;尾上覆羽中央部分白色;下层和两侧呈或深或浅的褐色,具深色羽缘;翅褐;飞羽及大覆羽大都缘以茶黄色;中、小覆羽或沾灰;内侧飞羽先端和外缘浅淡;尾棕揭至褐色,先端和羽缘多呈棕黄色,次端部染黑;贯眼纹纯黑色,连于额基;颏、喉灰白或缀灰褐色;胸部灰葡萄褐;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转纯白色;翼缘褐、白相杂,翼下覆羽褐色。 雌性成鸟:额、头顶淡灰褐;贯眼纹灰黑或黑褐;耳羽或具浅色轴纹;余与雄鸟相似。 幼鸟(1964年6月采自云南双江):与雌鸟相似,唯自头顶至腰、肩羽以及内侧飞羽的羽缘散缀白色或茶黄色和暗褐色横斑。 虹膜绿黄、黄绿、棕褐或褐色;雄鸟嘴黑色,雌鸟嘴褐色或暗褐色,嘴基角色;跗蹠灰色、银灰、灰蓝或褐色。幼鸟嘴与雌鸟同色。获自云南勐腊的1只雄性幼鸟虹膜金红色。 量衡度:(注:见图1) |
分布信息 | 越南北部(Delacour,1931)。; 云南西部盈江、潞西、双江、孟定、南部孟连、西双版纳、东南部富宁,贵州西南部兴义、南部册亨、望谟、罗甸,广西龙津、睦边、河池、百色,广东北部、福建北部下庄、中部及东部福州(留鸟)。与 hainanus 的居间类型见于广西西南部龙津。; |
分类学讨论 | Kinnear(1925)在对本亚种的描述中认为与 hainanus 相似,但体形大些,雄鸟与 hai-nanus 的区别为胸部无棕色渲染;雌鸟整个上体浓暗些。但据对本亚种29♂♂、8♀♀(采自云南、贵州),与9♂♂、19♀♀hainanus(采自侮南岛)的对比结果,两地标本胸部均或深或浅地渲染葡萄褐,latouchei 稍多灰,hainanus 微染棕;较明显的区别在于 latouchei 体形大,上体棕褐沾灰或呈暗灰褐色,而 hainanus 小,上体棕褐色显得浓暗。 1958年9月15日采自广西龙津的1只雄鸟(原始记录为雌鸟,谅为雄鸟之误),上体没有灰色渲染,呈棕褐色,酷似 hainanus,但胸部少棕色,与 latouchei 一样显灰色,可视为latouchei 与 hainanus 的居间类型。 检查的标本中,有采于1935年11月巧日获自广西西南部镇边(即今那坡)的1只雄鸟(嘴峰19.5,翅长115.5,尾长84,跗蹠19.5毫米)和1只雌鸟(翅长109.5,尾长84,跗蹠19毫米),体羽明显地较西双版纳的9只雄鸟(1月、2月、4月、5月)和5只雌鸟(1—4月,12月),以及海南岛的7只雄鸟(2月、3月、6月、8月)和12只雌鸟(2—4月、8月)多棕红,头和上体尤显,贯眼纹和下体亦有棕红色的渲染。用作对比的海南岛标本中,有采于1934年的3只雄鸟,6只雌鸟,羽色与五十年代在当地所采标本一致。由此可说明镇边标本并非狐变。由于缺乏邻近地区的对比标本,镇边的林鵙隶属有待研究。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