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Dicruridae |
科中文名 | 卷尾科 |
学名 | Dicrurus macrocercus Vieillot, 1817 |
中文名 | 黑卷尾 |
俗名 | Black Drongo; 吃杯茶(闽南、台湾); 黑黎鸡(北京); 黑乌秋(华南); 黑鱼尾燕(华南); 篱鸡(北京); 笠鸠(并鳥)(本草); 龙尾燕(华南); 铁炼甲(陕西); 铁燕子(华南);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通体深辉黑色,具铜蓝绿色金属光泽;嘴形侧扁,在鼻孔处其宽度与厚度相同;尾羽呈深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仅稍卷曲,其与中央尾羽末端之距超过跗蹠长度的二倍;头顶额无发冠。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普通亚种标本) 雄性成鸟(繁殖羽):全身羽毛呈辉黑色;前额、眼先羽绒黑色(在个别标本的嘴角处具一污白斑点,但不甚明显)。上体自头部、背部至腰部及尾上覆羽,概深黑色,缀铜绿色金属闪光;尾羽深黑色,羽表面沾铜绿色光泽;中央一对尾羽最短,向外侧依次顺序增长,最外侧一对最长,其末端向外上方卷曲,尾羽末端呈深叉状;翅黑褐色,飞羽外翈及翅上覆羽具铜绿色金属光泽。下体自颏、喉至尾下覆羽均呈黑褐色,仅在胸部 铜绿色金属光泽较著;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 雌性成鸟:体色似雄鸟,仅其羽表沾铜绿色金属光泽稍差。 幼鸟:采自北京(9月2日)、四川马边(11月3日)、海南白沙县(1月2日)、福建闽清(12月2日)等地。体羽黑褐色,背、肩部羽端微具金属光泽;自上腰至尾上覆羽呈黑褐色,后者具污灰白色羽端,呈鳞状斑缘;尾羽黑褐色;翅角污灰白色。下体腹、胁和尾下覆羽黑褐,均具污灰白色羽缘;个别标本尾下覆羽基部黑褐,具灰白色羽端长达11mm,外观呈污灰白色(海南新村5月15日——琼65—322号标本)。 雏鸟:巢内雏鸟全身被暗褐黑色绒毛羽。 虹膜棕红色:嘴和脚暗黑色;爪暗角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4) 49.5 276.1 26.9 142.7 147.9 21.2 (43—65) (235—300) (24—29) (135—152) (133—157) (20—23) ♀♀(23) 49.3 271.6 26.2 138.4 142.7 20.8 (42—57) (250—285) (23—28) (133—144) (129—150) (19—22)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黑卷尾在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区为夏候鸟,栖息活动于城郊区村庄附近和广大农村,尤喜在村民居屋前后高大的椿树上营巢繁殖。多成对活动于800m以下的山坡、平原丘陵地带阔叶林树上;而分布在西藏樟木地区,则栖息在海拔2000m以下的地方,在西藏错那县的错那亚种,则栖息于海拔2500m的针阔混交林缘(郑作新1983);黑卷尾鸣声噪杂而粗糙,似“chiben—chaben”连续鸣叫,此起彼伏相互呼应,特别在清晨黎明时,故北京郊区村庄民众给以美称“黎鸡”,为黎明报时标志并加以保护,免受顽童侵扰。它性喜结群鸣闹咬架,是好斗的鸟类,习性凶猛,特别在繁殖期间,如红脚隼、乌鸦、喜鹊等鸟类侵入或临近它的巢附近时,则奋起冲击入侵者,直至驱出巢区为止。6月下旬可看到刚出巢幼鸟停留在巢附近的树上等待亲鸟哺食。每窝产卵3—4枚,雌雄亲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黑卷尾巢呈碗状;巢高约70mm,巢深35mm,内径90mm,外径约130mm,巢以枯草细纤维、植物纤维、细麻纤维、棉花纤维交织加固而成。河北师范大学唐葆贞1963年6月在河北赞皇县嶂石岩采得一巢,卵3枚,卵壳乳白色,上布褐色细斑点,钝端有红褐色粗点斑;卵径为26mm×19mm,25mm×19mm和24mm×18mm。 黑卷尾在飞翔中能于空中捕食飞行昆虫,类似家燕敏捷的在空中滑翔翻腾,在南方 俗称“黑鱼尾燕”。在6月间,解剖105胃,除个别胃中有少量植物果实碎片外,全为昆虫碎片,如蜻蜓,蝗虫,金龟(虫甲),蝽象等膜翅、鞘翅及鳞翅类的昆虫。农林业害虫占多数,是有益鸟类。 |
分布信息 | 国内分布自黑龙江,吉林,旅顺,内蒙古赤峰、下洼,华北各省,西到陕西太白山,四川合川及西南部,西藏东南及南部、察隅、樟木及错那县等地(夏候鸟);长江以南流域地区,西抵云南西部(夏候鸟、旅鸟);云南东南部,海南及台湾省(留鸟)。 ; 国外分布于西自伊朗东南部,阿富汗南部向东南至南亚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留鸟、旅鸟);俄罗斯西部地区(偶见迷鸟、旅鸟)。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黑卷尾分化有7个亚种,中国分布有3个亚种。 分类讨论 普通亚种 cathoecus 翅长与尾长的平均长度几相等;尾羽叉较浅;翅角缘暗褐黑色;嘴角处污白点斑不甚显现;体羽缀铜绿色金属闪光。台湾亚种 harterti 尾长的平均长度较翅的平均长度为短(据Vaurie),其尾叉、翅角缘、嘴角点斑及体羽光泽等均类似普通亚种。错那亚种 albirictus 体型较前两亚种较大;最外侧尾羽特别延长(据Ali,S.等,1971);体羽表面铜蓝色闪光较多而显著;尾叉较深;翅角缘羽色较浅淡;嘴角处点斑较为显现。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九卷 雀形目 太平鸟科—岩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