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Eurylaimidae |
科中文名 | 阔嘴鸟科 |
学名 | Serilophus lunatus (Gould), 1834) |
中文名 | 银胸丝冠鸟 |
引证 | Serilophus lunatus elisabethae, Deignan, 1945, 258—259; Peters, 1951,7:9—10.; Eurylaimus lunatus Gould, 1834, Proc. Zool. Soc. Iondon: 133(模式产地:缅甸仰光)。;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在雀形目中体形中等,较长尾阔嘴鸟稍小。嘴形宽扁,鼻孔圆形而外露,上体主要为锈褐色或棕栗色,下体银灰白色,两翅具明显的亮蓝色翼斑;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雌鸟上胸部羽毛的先端亮银白色,形成项圈状。通体羽色光亮。 |
形态描述 | 形态 (S.l.polionotus,采自海南岛) 雄性成鸟:前额淡蓝灰色,额基部近白;头顶至枕部锈揭色沾灰;眼先丝绒黑色,与宽阔的黑色眉纹相连,伸达后枕两侧;颊部及耳羽浅灰褐色,稍染锈色;上背及肩羽烟灰褐,稍沾蓝色和锈色;下背灰棕红色,腰部及尾上覆羽转为深棕栗红色。两翅翼缘白色,翼角羽缘缀浅灰蓝色,覆羽均为亮黑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翈及其它飞羽近端部亦呈亮黑色,翅表面具有显著的亮蓝色翼镜,外侧初级飞羽先端突出形成白色的矛状羽端,内翈端部沾灰蓝色;次级飞羽端部下凹,外翈羽端缘以灰蓝色和白色,呈弧形,内翈端部栗棕色;最内侧次级飞羽亮栗棕色;飞羽内翈具有白色翼斑,翼下覆羽黑褐色,斑杂灰白色。尾羽黑色,中央两对纯黑,第三对内翈近端部多少沾白色,其余尾羽均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呈凸尾型。下体淡银灰白色,颏、喉近白;胸部及两胁多银灰色,腹部中央较浅淡,有的微染葡萄红色;尾下覆羽纯白。腋羽灰白色;覆腿羽及跗蹠上部被羽,呈亮黑色。 雌性成鸟:通体羽色与雄鸟相似,唯颈侧至上胸部各羽具亮银白色端斑,形成项圈状。 虹膜暗褐色;嘴亮蓝色,嘴峰、下嘴脊部和嘴缘较浅淡;嘴基部及眼周裸露皮肤橙色或绿黄色;跗蹠蓝绿色、爪蓝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4) 30.2(17♂♂) 170 13.8 84.1 68.8 17.8 (24—35) (162—180) (13.5—15) (81一87) (62.5—74) (17—19) ♀♀(21) 30.4(16♀♀) 170.8 13.5 83.6 67.5 17.8 (27—33) (166—179) (12.5—14) (79—88) (61—73) (16—19)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银胸丝冠鸟属热带森林鸟类之一。栖息于海拔90—1400米热带、亚热带地区林缘溪流边的灌丛和小树上;田坝区的榕树和村寨边的小树上。多见结群静栖、不善跳跃和鸣叫。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稀树阔叶林中,曾经见有十余只集群,栖息在相近的树枝上活动觅食。反应较为迟钝,采集时虽然连续射击,但并不惊飞远去。又曾见有斗只鸟同栖在一棵树上,击落1只之后,另3只仍在树上历久不飞。 该种鸟属杂食性,但是嗜食昆虫。我们在滇西和滇南地区,剖验2月(2只)、3月(1只),4月(2只)采集的5只鸟胃,其中3只胃全是昆虫,有2只胃中除昆虫外还见果实和种子。据郑作新等(1962)报道,剖验1至4月、10月、12月所采集的12只鸟胃的食性分析结果,全是昆虫。其中以甲虫(8次)、蝽象(6次)为最多。采自海南岛的2只鸟胃中,昆虫均占90%以上(郑作新等,1973)。 |
分布信息 |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及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等地区。; 云南西南部的耿马、沧源、西盟、孟连.勐海、景洪;南部的勐腊、河口。广西西南部的龙津及海南岛的东方、乐东、陵水、琼中等地。;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Serilophus lunatus的种下分类问题,Deignan(1948)认为该种分为11亚种。Peters(1951)将Deignan(1948)录自云南西部孟定(23°33'N,99°05'E)的atrestus亚种及泰国San Kamphaeng 地区 Khao Laem 山(14°25'N,101°30'E)的 aphobus 亚种归列为 La Touche(1921)记录于云南东南部河口的 elisabethae 亚种的同物异名。 Deignan(1948)记述 atrestus 与elisabethae 的区别特征在于前者眼先为黑锈色而不是黑色;头侧、耳羽和上体的红色明显地浅淡而鲜亮。 河口的标本(1♂,1♀,1954年4月16日)与孟定的标本(2♂♂,4♀♀,1960年4月21—24日)相比较,河口标本眼先羽基部锈色,羽端缀黑褐色,而非为纯黑色,与孟定标本相同;头侧、耳羽、上背和肩羽等部两地标本也很相似;唯下背、腰至尾上覆羽的棕红色或栗红色,河口标本较为深浓。 此外,观察了云南西部、南部和广西西南部邻近地区的标本35♂♂、39♀♀(沧源班老:1978年12月7—12日;西盟南康河:1960年1月19日;孟连宗勒:1960年2月14日—3月3日;思茅木乃河:1956年2月21日;西双版纳景洪小勐养:1956年3月15日,1957年4月,1960年3—4月;勐罕:1957年4月,1960年4月;勐腊:1958年12月,1959年5月、1960年2—3月;广西龙津:1958年2月)。眼先羽基部均为锈色,而羽端缀以黑褐色,与河口、孟定的标本相同。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内侧次级飞羽表面的棕红或栗红色,个体变异较为明显,在所查看的标本中以孟连宗勒的1♀(1960年2月14日)最为浅淡而鲜亮。所以,我们认为 elisabetha 与 atrestus 两亚种之间无比较稳定的显著差异,Peters(1951)将其归列为同物异名是可行的。 亚种分化 据 Peters(1951)所列,银胸丝冠鸟全世界共分化为9亚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