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Fringillidae |
科中文名 | 雀科 |
学名 | Emberiza jankowskii Taczanovski, 1888 |
中文名 | 栗斑腹鹀 |
俗名 | Jankowski's Bunting; 红肚麻雀(土名);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形和羽色近似三道眉草鹀,唯体色棕栗,腹部中央有一明显的心脏形栗色大斑,而且体形较小。 |
形态描述 | 形态 雄鸟(夏羽):额、头顶、背、腰及尾上覆羽概淡棕栗色,上背羽具不明显的褐色羽干纹;尾羽黑褐,而羽基棕黄,中央一对尾羽污棕,羽轴褐色;最外二对尾羽的内翈具大形白色楔状斑;小覆羽淡灰,大和中覆羽淡黑褐,外翈棕黄;飞羽暗褐,羽缘淡棕色;眉纹和颊部污白色;眼先和颧纹深栗色;颏、喉和胸灰白色;腹部淡棕色,中央有一明显的心脏形栗色大斑;体侧和尾下覆羽淡棕黄色,翼下覆羽污白色。 雄鸟(冬羽):头部出现不明显的纵纹;上体各羽缘淡棕色;眼先、颧纹和腹部中央的心形大斑等均较覆羽深暗。 雌鸟(夏羽):额和头顶具褐色纵纹,上体各羽与雄鸟同;前胸具灰黑色斑点,形成不明显的半月环,很似赤胸鹀;腹部斑块较小而且色泽较淡。 雌鸟(冬羽):眼先及颧纹出现淡棕色羽缘;前胸的半月环较明显。 虹膜暗褐色;嘴暗褐色;脚淡肉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2) 20.3 151.5 9.5 75.0 70.2 19.5 (20—20.5) (148—155) (9—10) (73—79) (60--75) (19—20) ♀♀(9) 19—20.5 145—155 9—10 72—76 70--73 19—20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栗斑腹鹀是世界上稀有的鸟类,分布区奇特而呈岛状,从而栖息环境也随之而异。它在东部沿海地区栖息于海拔300m的具有矮树的山坡草地或沿河两岸丘陵草地的灌丛间,西部内陆地区栖息于210一320m的低丘灌丛、山麓台地的干草原、砂丘灌丛和杂草草原中。此鸟在地面活动时间较多,也有时在小树间,多单个或成对生活,很少集结成大群。性不怯疑,当人接近时方隐匿于灌丛或草中,特别是雌鸟孵卵时,接近一米远时仍不移动。栗斑腹鹀的鸣声颇似三道眉草鹀,但声较低羽音节也少;声似“bee-bee-zi-zou”,叫声多为二个音节而似“zi-zin”。此鸟仅在繁殖期多在矮树上发出强烈鸣唱,平时很少鸣叫。据我们剖胃检查,食物主要物草原上杂草种子和荒地上植物种子,夏季有鳞翅目昆虫和鞘翅目小形昆虫等,并以此喂雏。 此鸟在吉林省西部于4月末5月初开始配对,此时雄鸟激烈鸣啭,有时雌雄双双追逐。5月中旬在珲春县二道泡子湖滨草丛下见到筑好的巢,5月末在洮安县德龙岗的丘坡灌丛中,6月初 (1960年6月3日)在德龙岗干草原发现一窝卵6枚。此时雌鸟已开始孵卵,而与东宁地区的时间大致相同。 巢多筑于地面稀草丛中,少数筑于小灌木上。树上和巢多筑于栓皮榆的矮树上,距地面0.50m左右,巢不十分掩蔽而易于发现。据我们发现的4巢,巢呈浅碗形,外径9.5—10.0cm×9.1—1 3.0cm,内径5.5—6.5cm×5.4—6.4cm,巢深3.3—3.7cm,巢高4.0—4.5cm。巢材由大油芒和贝加尔羽茅草的草茎和草叶、细高茎、植物顶根和兽毛、马尾等构成。每窝产卵5—6枚。据我们采到的3窝(计16枚)卵的测量,平均大小为17.5—14.5mm;重量为2.15g;卵底色为莲花白色或淡青色,上缀许多极不明显点状或斑状的淡玫瑰色,远看形成一片,使全卵呈玫瑰色;并散有明显的丝状或草叶状的栗棕色条纹,多集中于卵的钝端,但未形成端环。年产1窝;仅雌鸟孵卵。 冬季大多数进行游荡,北达哈尔滨,向南偶达沈阳和北戴河,仅有少数留在繁殖区。 |
分布信息 | 栗斑腹鹀为东北区特有种类,且为岛状分布。在我国分布于东北东部的东宁和珲春以及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交界的大兴安岭东麓南端的德龙岗、北大岗一带(留鸟、繁殖鸟);爱河、镜泊湖、阿城、帽儿山、对青山、月亮泡、通榆县边、瞻榆、长岭县腰坨子、双辽、林西,辽宁,北戴河(旅鸟、冬候鸟)。 ;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南部和朝鲜北部。 ;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Yamashina(1957)认为栗斑腹鹀为白头鹀与三道眉草鹀的杂交种是值得商榷的。根据我们在沿海东部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对白头鹀和三道眉草鹀的调查,在上述地区从未见到白头鹀在此繁殖,再者三道眉草鹀的数量也十分稀少,而且在栗斑腹鹀的分布区内繁殖的个体也很少。由此推论此鸟绝不是上述两种鸟的杂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栗斑腹鹀为东北区的特产鸟类,分布狭窄,数量也很少,而且它的食物主要为野草种子和野蒿种子,从未见有谷物等。此鸟也是世界上稀有的名贵鸟类,因此应当禁猎,加以保护。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