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Fringillidae |
科中文名 | 雀科 |
学名 | Carduelis spinoides Vigors, 1830—31 |
中文名 | 高山金翅[雀] |
俗名 | Himalayan Greenfinch;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个体大小和羽色近似金翅,但头顶黑褐,颊部亮黄;腰与下体辉黄;在飞翔时展示出翅尖端黄色带斑分做三个相等部分;雌鸟色较雄鸟暗淡,上体具模糊的暗色斑纹,尾侧少黄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额鲜黄,常微黑或全黑;眼先、眼周和眉纹纯亮黄色;头顶、耳羽和枕部概暗褐色;颈侧黄色,在后颈下方联合成项环;背和肩深褐色,有时沾黄;腰和短的尾上覆羽纯黄,较长的尾上覆羽暗褐;中央尾羽褐色,基部黄色,此色逐渐增大至最外侧尾羽的全部;小、中翼覆羽黄色,大覆羽黑色,具黄色羽端,形成翼上带斑;小翼羽和初级飞羽黑色,镶以鲜黄色羽边;次级飞羽黑褐,内侧者有白色宽缘;下体鲜黄色;翼下覆羽、腋羽和翼缘均鲜黄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羽色较淡;上体多沾绿,而且额上黄色很少或全无。 幼鸟:似金翅雀幼鸟,但上体淡黄褐色,具暗褐色纵纹;覆羽具淡黄色羽尖;次级飞羽无宽阔的白色羽缘,下体橄榄黄,具褐色纵纹;翅和尾似成鸟,但黄色较少。 虹膜暗褐色;嘴角色或角黄色,尖端暗;腿和脚肉色。 量衡度:(注:见图1)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8) 12—15 130—146 7.8—9.4 73—78 64—68 15.9—17.3 ♀♀(7) 11—15 130—147 7.3—8.6 71.7—77 62.6—68.4 16—17.6 ;;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高山金翅属于高山鸟类,栖息于海拔2000—4000m的松林、农田及坡地灌丛中。结群生活,而群之大小不一,少者3—5只,多者结成百余只同栖落于一株树上。不畏人,有时飞到山区居民的院落中。性较活跃,常从一灌丛飞至另一灌丛,或从一树飞至另一树。飞翔极快,而呈波浪形。 叫声特殊的轻快,其中包括尖锐的“tsswee”,“dzwee”,“beez”或“zeez”等音节,发音较短促和带有一种和谐的或金属的音质;长的或拖长的“sweee—tu—tu”音更像麻雀的叫声,并且结束时基音慢慢地下降。歌声是叫声乐句的组合与重复,起始往往是带有纯粹鼻音的颤音,接着是逐渐升高的“teu-teu-teu-teu”并缀以“tswee”或“zeee”音调。雄鸟是栖于树尖上或做特别缓慢的和张开翅膀像蝙蝠样飞翔时进行鸣唱的,声音颇高而动听;雌鸟也经常发出“nan,nan”的叫声。 食物以植物性物质为主,各种杂草种子和浆果等。据江智华在西藏于7—8月在吉隆地区剖胃观察,食物几乎全为荞麦。 繁殖期在西藏地区一般较晚而在7—8月间。巢多筑于松林中,或在密林的横枝上。巢较精致呈杯状,以松针、细草、须根、苇茎和植物纤维等编成,有的巢壁掺杂有苔藓,内垫棉絮和毛、羽等。每窝产卵4—5枚,呈白色或淡绿色,有时显蓝,钝端常有黑色斑纹和小点,有时形成环状。卵的大小,4枚平均为18.5mm×13.6mm。 江智华于1975年8月6日在西藏吉隆所采到的一只雌鸟(成体),有换羽现象。 高山金翅冬季进行游荡到海拔较低的山麓、河谷和附近平原。有明显的垂直迁徙现象。 |
分布信息 | 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和缅甸。; 西藏南部吉隆和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波曲河谷。;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全世界共有2个亚种,我国仅见1个亚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此鸟虽然色泽美丽,鸣声动听,但栖于高山,分布狭窄,数量不多,因此无显著经济意义。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