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Fringillidae |
科中文名 | 雀科 |
学名 | Carpodacus rubicilloides Przevalski, 1879 |
中文名 | 拟大朱雀 |
俗名 | Streaked Great Rosefinch;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形和羽色与大朱雀相似,但头侧和耳羽赤红而非粉色;上体和翅灰褐色,三级飞羽羽缘淡皮黄色;雌鸟全体具浓重的斑纹。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头顶、枕、头侧、耳羽、颊与喉均为亮赤红色,各羽皆具一狭而尖的白色条纹;眼先和眼下纯赤红色;后颈玫瑰红色,具暗褐色羽干纹;背、肩和翼上覆羽暗褐色,具玫瑰灰色羽缘;腰灰红色;长的尾上覆羽和尾羽暗褐而具黄白色羽缘;小翼羽和初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具红黄色羽缘;下体大都赤红色,体后部色淡,各羽中央色淡,胸部有明显白色条纹;肛周和尾下覆羽粉白色;翼下覆羽暗褐,羽缘红色;腋羽灰沾粉色。 雌性成鸟:上体灰褐色,具暗褐色条纹;翼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具淡灰色羽缘;尾羽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的外翈具白色狭缘;下体淡灰,沾褐,具近黑褐色条纹,此纹向后至腹和肛周越来越少以至全无。 虹膜暗褐色;嘴角褐色,嘴峰较暗,嘴基和嘴角黄色;脚和腿暗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5) 40 187.5 14 108.5 88.7 23.5 (30—50) (171—204) (13—15) (98—119) (82—95.3) (22—25) ♀♀(17) 43.5 185.5 14 97.5 87 24.3 (37—50) (167—204) (13—15) (90—105) (75—99) (21.5—27)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拟大朱雀是高山鸟类,夏季见于海拔4000—5500m高处,甚至在雪线以上,冬季下降至2000m山谷地带。生活于开阔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有时也到针阔叶混交林中。在西藏多在山沟灌丛,山沟泉水旁,草地及菜园。单个或成对活动,很少结群。 食物有豆科植物种子、草子、植物叶子和大米碎渣(据王子玉、卢太春,1976)。 生殖期发出优美悦耳的鸣唱声,像是一种徐缓下降的“tsee-tsee-soo-soo”的旋律,但在其它季节则很少鸣叫。一般叫声是一种高声的,像苍头燕雀“twink”、“pink”或“sink”的叫声,还有一种柔和的“sip”音调和一种令人悲伤的,像灰雀“dooid dooid”的叫声。 此鸟在西藏繁殖期6—9月间,最早见到卵的记载为6月12日,最迟在9月9日。巢主要由细枝杂以植物细根和干草构成,内垫厚毛。巢一般筑于低矮的蔷薇或荆棘丛中,有时也在小柳树上。每窝产卵3—5枚,呈宽卵圆形,光泽而呈深蓝色,上有黑色或紫褐色点斑,偶有少数细曲纹。卵的大小:平均为24mm×17mm。 1976年7月27日,王子玉等在西藏发现一窝3只雏鸟,羽毛基本丰满。 |
分布信息 | 塔什干,克什米尔,印度和锡金。 ; 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把采自珠穆朗玛峰附近卡达和卡拉山藏南亚种(C.r.lucifer)标本和采自云南和四川的指名亚种(C.r.rubicilloides)进行比较后,可看出两者显著区别,前者体色较红亮,体形也较大,再者分布更靠南方延伸至印度等地,由此认为这两个亚种的分界线在昌都地区。 亚种分化 本种有2个亚种,均分布在我国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