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Fringillidae |
科中文名 | 雀科 |
学名 | Pyrrhula griseiventris Lafresnare, 1841 |
中文名 | 灰腹灰雀 |
俗名 | Oriental Bullfinch;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个体大小和体形颇似交嘴雀,唯体稍粗,嘴短宽而厚,不交叉;尾短于翅,呈叉形;雄鸟头部黑色。上体余部灰色;腰部白色,下体灰色或沾葡萄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额、眼周、头顶和枕部均亮黑色;从颈至腰青灰色,微带红辉;下腰纯白;小、中覆羽暗灰色;大覆羽紫黑色,尖端灰色;小翼羽和初级覆羽暗黑色;飞羽黑色,微带紫辉;尾上覆羽紫黑色;尾羽黑色,具紫黑色羽缘;眼周、颊后部、耳羽和喉淡红色;前颈和胸鼠灰色;腹部近白而微沾红,尾下覆羽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均白色。 雌性成鸟:大体和雄鸟相似,但下体呈巧克力色,颊、耳羽和喉的红色不著,而代之以巧克力色。 虹膜褐色;嘴亮黑色;腿和脚红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9) 18—22 151—155 9—11 80—89 60—67 16—19 ♀♀(8) 19—21 150—152 9—10.5 82—83 62—63 16—17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灰腹灰雀是山林鸟类,一般冬季见于丘陵和平原,常出没于松、杉和落叶松等针叶林中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冬季在东北山谷稀林中、林区道旁或沿溪树丛中均能见到。多成小群或家族群游荡,很少有单独和成对活动者。性颇活泼而少怯疑,常穿梭式地低飞于密林间。 鸣声如笛,宏亮而多变,虽在冬季仍能鸣啭。 灰腹灰雀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兼食部分昆虫。据赵正阶等(1985)在长白山剖胃观察,春、秋、冬季全部为植物质的,其中主要是草子,其次是落叶松、长白松等树的种子;夏季多为昆虫,如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及幼虫等,其次是草莓等浆果。 1963年3月在黑龙江五营地采得雄鸟的睾丸已相当发达,同年7月8日在松林中采到成对的鸟(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正阶等在1965年5月27日在长白山头道白河采得1只雌鸟,同年7月22日在天池站采到1对成鸟,1978年7月5—24日在长白县的横山见到此鸟;我们在1980年6月25日,于长白山岳桦林带曾见到一对灰腹灰雀。这足以证明它在我国长白山和黑龙江等地繁殖,但没找到巢。 |
分布信息 |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北部,新疆天山,河北及江苏。; 朝鲜半岛,蒙古,俄罗斯及日本。;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共有2亚种,我国均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此鸟仅见于东北地区,偶见于河北,数量多,居留时间又不稳定;虽然它们嗜食球果和果树新芽,但未造成大害。因容易饲养,故东北常饲为笼鸟。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