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otacillidae |
科中文名 | 鹡鸰科 |
学名 | Anthus hodgsoni Richmond, 1907 |
中文名 | 树鹨 |
俗名 | 麦如蓝儿(北名); 木鹨《辞典》; 树鲁鴓(南名);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上体橄榄褐绿色,稍具斑点,头部具黑褐色纵纹,并具明显的棕黄色眉纹;尾羽黑褐色,具橄榄绿色的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的外翈绿褐色,内翈除基部暗褐色外,端部灰白色;下体灰白色,胸部具明显的黑色粗纹,此鸟在停栖时,尾常上下摆动,易于识别。 |
形态描述 | 形态 (A. h. yunnanensis,采自青海玉树) 成鸟:上体包括内侧覆羽概绿褐色或橄榄绿色;头部自嘴基起具棕黄色眉纹,并具暗褐色贯眼纹,眼先余部及颊亦棕色,头顶各羽具黑褐色纵纹;背部纵纹不太明显,至下背及尾上覆羽几纯橄榄绿色;两翼黑褐色,各羽缘以橄榄黄绿色,大、中覆羽具较宽的棕白色羽缘;中央尾羽暗褐色,缘以橄榄绿色羽缘,外侧尾羽黑褐,具橄榄绿色狭缘,最外侧尾羽外翈绿褐色,内翈除基部暗褐色外概乳白色,次一对外侧尾羽端部具白色小斑;颏、喉棕红色,胸、胁部棕白色,胸和胁部并具黑褐色粗纹,胸部的黑褐粗纹特别明显,喉侧具黑色颧纹;下体余部白色,尾下覆羽微沾淡棕色。 虹膜红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肉色;跗蹠和趾浅肉色,爪淡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8) 21.7 153 11.9 82.6 65.5 20.6 (20—23)(147—158)(11—12.5)(78—86)(61—70) (20—22) ♀♀(6) 21.6 151.8 11.9 79.8 66.4 20.1 (15—25)(145—155)(1—13.5)(77.5—56.5)(63—69)(19.5—215)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环境多见于杂木林、针叶林、阔叶林、灌木丛及其附近的草地,也见于居民点、田野等地。多在地上奔驰、觅食,繁殖期常成对活动,迁徙期间常结小群。受惊动,立刻飞到附近树上,鸣声尖锐、似“chi-chi-chi”,边飞边鸣,停栖时尾常上下摆动。在高寒的草原有时也见其踪迹,但分布远不如鹡鸰属鸟类多,最高可分布到海拔4,000公尺左右。 树鹨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冬季兼食些植物性食物。据郑作新(1947)在福建的分析,此鸟为杂食性,其食物以昆虫及杂草种子为主。所食昆虫大都为步行虫、象甲、金华虫、隐翅虫、蝇、蚊、蚂蚁及蛆和毛虫等。梁启桑等(1957)在湖南长沙剖检一鸟胃,所食全部为鞘翅目昆虫。郑作新等1953—55年5月在河北昌黎分析15只鸟胃,其中昆虫占50.36%,植物性食物占48.67%(其中43.32%是杂草种子);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动物和砂砾。所食昆虫包括直翅目的蝗虫(3次)、半翅目的蝽象(3次)、鞘翅目的象甲(6次)、伪步行甲(2次)、金龟甲(1次)、沟金针虫(2次)、鳞翅目昆虫(1次)、膜翅目的蚁类等(5次),此外还有蜘蛛、蜗牛等;植物性食物中有黍的种子(2次)、果核(1次)、绿豆(1次)、杂草种子等,其中以草籽吃得最多。 另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955—57年在湖南的调查,共剖检了21只鸟胃(冬季),动物性食物全部是昆虫,主要为鞘翅目的种类,但植物性食物也占主要地位,大多为杂草种子(郑作新,1960年)。1974年,月我们在西藏聂拉木所采的标本胃内检到有鞘翅目甲虫碎片及膜翅目昆虫。1974—76年4、5、6月在云南采的16只鸟胃,内容物有双翅目昆虫(4次)、鞘翅目小甲虫、象甲(8次)、蚂蚁、其它昆虫碎片等,动物性食物占总食量的59.8%。植物性食物有草籽(7次)、果实(2次),占总食量的40.2%。 树鹨6—7月间为繁殖期,在西藏聂拉木5月雄性生殖腺已膨大,分别为86、53.5毫米,同时期所检查的雌鸟卵泡仅为0.50.5毫米。营巢在林间空地或林缘。巢呈浅皿形,外径8—13厘米,内径6.5厘米,巢深4厘米。巢以针叶、草根、草穗、苔藓、兽毛等组成,构造很疏松,极易散坏。每巢产卵4—5枚,卵呈淡暗青色,密布以淡紫褐和浅褐色斑点,变异很多。卵的大小:17.6—21.6×14.5—15.9毫米,平均为20.5×15.4毫米(靖栖,1954)。 |
分布信息 | 东北,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地;越冬多在长江以南地区。; 苏联东北部,东至阿尔泰山,蒙古,堪察加,南至日本;越冬区多在琉球群岛,菲律宾,中南半岛诸国和印度。;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指名亚种的体色变化较大,从褐灰到橄榄绿、橄榄褐均有;东北亚种 A.h. yunnanensis 上体色也不是那么稳定,有的呈灰褐,有的则呈橄榄绿至橄榄褐绿色。所以仅就体色区别两个亚种是比较困难的,比较明显的区别特征是前者背部黑褐色纵纹远较后者多而显著,同时 yunnanensis 的颏和喉部多呈棕红色,而 hodgsoni 则呈棕白色,胸部的纵纹亦较多而宽。Ali(1973)提到 hodgsoni 第四枚初级飞羽比第三枚通常只短1毫米,而 yunnanensis 通常短1—3毫米的特征,经我们查对手边两个亚种的标本,此一特征并不显著。 亚种分化 树鹨分3个亚种,2个亚种分布于中国。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树鹨主要以昆虫为食,所食害虫占有很大比例,植物性食物中尤以杂草种子最多,对农、林业是一种很有益处的鸟类。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