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otacillidae |
科中文名 | 鹡鸰科 |
学名 | Anthus hodgsoni hodgsoni yunnanensis Uchida et Kuroda, 1916 |
中文名 | 东北亚种 |
引证 | Anthus maculatus yunnanensis Uchida et Kuroda, 1916, Annot. Zool. Japon. 9: 134(模式产地:云南南部和台湾)。; Anthus hodgsoni inopinatus Hartert et Steinbacher, 1932—38, Vog. pal. Faun. Erganzbd.: 138(模式产地:西伯利亚萨哈林岛,即库页岛)。;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上体橄榄褐绿色,稍具斑点,头部具黑褐色纵纹,并具明显的棕黄色眉纹;尾羽黑褐色,具橄榄绿色的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的外翈绿褐色,内翈除基部暗褐色外,端部灰白色;下体灰白色,胸部具明显的黑色粗纹,此鸟在停栖时,尾常上下摆动,易于识别。 |
形态描述 | 形态 (A. h. yunnanensis,采自青海玉树) 成鸟:上体包括内侧覆羽概绿褐色或橄榄绿色;头部自嘴基起具棕黄色眉纹,并具暗褐色贯眼纹,眼先余部及颊亦棕色,头顶各羽具黑褐色纵纹;背部纵纹不太明显,至下背及尾上覆羽几纯橄榄绿色;两翼黑褐色,各羽缘以橄榄黄绿色,大、中覆羽具较宽的棕白色羽缘;中央尾羽暗褐色,缘以橄榄绿色羽缘,外侧尾羽黑褐,具橄榄绿色狭缘,最外侧尾羽外翈绿褐色,内翈除基部暗褐色外概乳白色,次一对外侧尾羽端部具白色小斑;颏、喉棕红色,胸、胁部棕白色,胸和胁部并具黑褐色粗纹,胸部的黑褐粗纹特别明显,喉侧具黑色颧纹;下体余部白色,尾下覆羽微沾淡棕色。 虹膜红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肉色;跗蹠和趾浅肉色,爪淡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 |
分布信息 | 内蒙古西北部呼伦贝尔盟博克图、中部乌拉特旗、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夏候鸟,旅鸟);河北(夏候鸟,旅鸟,少数冬候鸟在较温暖地方);自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南至长江,向西有时达青海东部和东南部斑玛(旅鸟);长江以南地区,西至四川西南部、云南,至西藏南部、东部左贡,并包括台湾和海南岛(冬候鸟)。; 苏联东北部,东至堪察加、外贝加尔地区,蒙古,千岛群岛,库页岛,北海道。冬季在红岛(越南),朝鲜,中国南部,菲律宾,中南半岛和印度。;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