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Ficedula Ficedula westermanni (Sharpe, 1888) |
中文名 | 小斑[姬]鶲 |
引证 | Muscicapula westermanni Sharpe, 1888. Proc. Zool. Soc. London: 270 (Malay Peninsula).; |
俗名 | Little Pied Flycatcher.; |
鉴定特征 | 体形比一般鶲类更小,是一种鲜明黑白两色的小鶲。 雄鸟 上体黑色, 有一显著的白色眉纹, 翅上有一大形白色块斑, 外侧尾羽基部白色。下体全部白色。 雌鸟 上体橄榄褐, 尾上覆羽棕褐色, 下体污白色。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 上体包括眼先、脸侧及颈侧等均黑色, 有一明显的白色眉纹,从眼先向后延伸到颈部;两翅上部黑色,内侧大覆羽,次级飞羽的外缘均白色,形成一个大形块斑; 尾羽亦黑,外侧尾羽基部均白色。下体几纯白色, 仅上胸两侧黑色,腋羽及翅下覆羽亦白。 雌性成鸟 上体大都橄榄褐色, 额、眼先及眼圈等稍沾浅棕色, 腰羽褐色变浅;尾上覆羽则几近棕色; 尾羽暗褐。下体污白, 腋羽白, 稍沾浅黄色。 雄性幼鸟 (1928年8月26日采自广西瑶山) 上体黑褐色, 头及背部具大而浅褐色的斑点, 大覆羽具淡褐色尖端, 内侧次级飞羽的外翈绿白色, 形成一个翅斑。下体白色。 虹膜暗褐;嘴黑;跗蹠亦黑。 量衡度:见图93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小斑鶲是我国的夏候鸟。生活在海拔1000-1650m的山地树林中。常单个或结成小群活动于山坡阔叶林中, 亦见于山坡杜鹃灌丛间, 大多在树丛间作小距离的飞翔, 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它以典型的鶲类捕食方法, 捕食在空中飞行的昆虫。我们于1964年在滇西剖检两只鸟胃, 其内含的食物主要是膜翅目蚂蚁, 鞘翅目甲虫, 鳞翅目幼虫等。 关于它的繁殖情况, 在国内尚缺报道。据 Ali (1972) 在印度它繁殖在4-6月间,巢由苔藓,麻类及草茎等编织成坚实的小杯状状, 外敷以绿苔, 内垫以软草细根。巢位于岩洞或岩石裂缝中和裸露树根下面的洞穴内。卵每窝3-4枚,呈黄绿色, 上面满布以精细的红褐色小斑。 鸣声为圆润的“tweet ”及低声的“churr” (约翰·马敬能等, 2000)。 |
分布信息 | 贵州(兴义、望漠、罗甸)、云南(西部腾冲、盈江、北部丽江、南部西双版纳)、西藏(郎县、墨脱)、广西(瑶山)(夏候鸟)。;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等。; |
分类学讨论 | 据 Ripley (1952), 本种共有7个亚种,其中只有1个亚种见于国内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