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Niltava macgrigoriae (Burton, 1835) |
中文名 | 小仙鶲 |
引证 | Phoenicura Macgrigoriae Burton, 1835 (= 1836); |
俗名 | Small Niltava; 小仙女鶲; |
鉴定特征 | 雄鸟 头顶前部、腰、颈两侧的小块斑钴蓝色,额及眼先黑色,上体余部紫蓝色;喉紫蓝色,下体余部灰色,腹部近白。 雌鸟 上体棕橄榄色,翅及尾锈褐色,颈的两侧亦具钴蓝色小块斑;喉暗黄, 下体余部黄褐沾棕色。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 额、眼先及眼周黑色;额的后部、头顶两侧、腰及尾下覆羽、颈两侧具鲜明钴蓝色小块斑;上体余部,包括肩间部、背及两翅的裸露部分紫蓝色;飞羽及大覆羽褐色,具狭小的紫蓝色羽缘, 中央尾羽暗蓝, 其余尾羽内翈浅黑褐色,外翈辉蓝色。 颏、喉、颈侧及上胸深辉紫蓝色,下胸变成暗灰色带紫,腹、两胁及尾下覆羽呈灰白色, 翼下覆羽及腋羽白色。 雌性成鸟: 上体黄褐色,腰及尾上覆羽黄褐色;翅及尾暗褐色,羽缘暗黄,中央尾羽暗黄色;颈的两侧各具钴蓝色小块斑;眼周、颏及喉皮黄色; 胸、腹及两胁橄榄褐色, 腹部中央暗灰橄榄色;尾下覆羽皮黄,翼下覆羽及腋羽淡黄白色。虹膜暗褐; 嘴黑色;跗蹠乌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3) 10,11,12 128 118 63.7 约 50 约 17 ---- (112-137) (11-12.5) (62-66) ---- ---- ♀♀(2) ---- ---- 11.5 60,63 约 50 约 16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于靠近溪涧的阔针林缘及灌丛间。比较活跃。但数量不多,多在灌丛上面或林下灌丛取食, 是典型的鶲类取食习性,在飞行中捕食昆虫。它的食物主要是鞘翅目甲虫,膜翅目蚂蚁等。据文献报导,在非繁殖季节,它们也食浆果。很少见到它在地面上活动。 它在我国云南及广西见于2-7月,可能是偶然的,因我们还没有找到它的巢和卵。鸣声细而高的“twee-twee-ee-twee”第二音最高。另有似下降的“see-see”叫声 (约翰·马敬能等, 2000)。 |
分布信息 | 繁殖于我国云南西部、西北部及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及瑶山一带、偶见于广东。; 国外,见于印度北部, 尼泊尔, 不丹, 缅甸及中印半岛。; |
分类学讨论 | 过去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小仙鶲没有亚种分化(Dignan,1945: Symthies, 1953; Wynne, 1956)。 但 Ali 及 S. D. Ripley (1972) 在印度鸟类志中,根据下体羽色深浅, 分为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 (N.m.macgrigoriae), 东方亚种(N.m. signata),前者下体羽色浅淡, 腹部较多白色, 分布于尼泊尔到印度的大吉岭一带; 后者下体羽色较深, 较多灰色, 分布于印度北部,不丹,印度的曼奈浦尔,阿萨姆一带. 我国的小仙鶲过去认为是属于指名亚种。 我们查看了采自云南及广西的一系列标本, 它的腹部大都乌灰色, 按地理分布也应属于东方亚种 N. m. signata。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