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Abroscopus schisticeps (G. R. Gray , 1846) |
中文名 | 黑脸拟鹟莺 |
引证 | Seicercus schisticeps: Ornithological Section,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Academia Sinica, 1980: 233; Cheng Tso-Hsin et al., 1983: 275; Cheng Tso-Hsin, 1987: 826; Tang Chan-Zhu et al., 1996: 402.; Abrornis schisticeps: Baker, 1924, 2: 496-498.; Culicipeta schisticeps G. R. Gray, 1846. Cat. Bds. Nepal: 67, 15 (Nepal).; |
俗名 | Black-faced Flycatcher Warbler; |
鉴定特征 | 全长93-106mm。头顶暗灰,眉纹和颏、喉鲜黄色,颊和眼先及眼周黑色,耳羽灰褐,上体橄榄绿,胸腹白色,尾下覆羽淡黄色,最外侧2对尾羽内翈白色。两性相似。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 额基、眼先和眼周及颊部黑色;眉纹鲜黄,从前额伸达枕侧;头顶至后枕石板灰,微沾橄榄绿色;耳羽、颈侧和后颈灰色;背和肩羽橄榄绿,腰羽较浅淡;翅上覆羽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飞羽黑褐,外缘橄榄绿色;尾羽暗褐,外缘橄榄绿色,外侧两对尾羽内翈白色;尾下覆羽淡黄色。颏、喉鲜亮黄色,喉部中央缀有黑色斑纹;下喉黄色边缘浅灰褐色,形成环状领斑;胸和腹部白色,上胸两侧多染灰,胁部微沾淡黄色;翅缘亮黄;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而沾淡黄色。 虹膜褐色;上嘴和下嘴尖端黑褐,下嘴基部淡角褐色;跗蹠、趾及爪暗绿褐色。 雌性成鸟 与雄鸟相似。 幼鸟 与成鸟相似,但眉纹和颏、喉部的黄色较浅淡;前额、头顶至后枕淡灰绿色;胸部淡灰,腹部纯白;余部体羽的羽枝松散,较成鸟浅淡而少光泽。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长 尾长 跗蹠 ♂♂(9) 5.3 96.9 7.2 46.8 42.5 16.5 (4-7) (85-106) (6-8) (45-48) (39-48) (15-17) ♀♀(8) 5.8 98.2 7.2 46.2 42.7 16.6 (5-6) (88-114) (6-8) (46-48) (39-44) (15-17) ♂(幼1) 5 103 7.5 45 39 16 ♀(幼1) 6 84 6 36 20 16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下和林缘灌丛、竹丛或溪沟边及山坡耕作地边缘的灌木草丛。常见3-5只结小群或与其它小型鸟类如莺类、雀鹛、山雀等混群活动。鸣声清脆而细微,类似 “tirririr-tsii, tirririr-tsii,tirririr-tsii......” 和 “tit sirriri sirriri tit sirriri-sirriri......” (Robson, 2000)。 食物以昆虫为食,剖验5-6月采自云南腾冲大塘的2只鸟胃,胃容物有膜翅目昆虫和蛾类,全为动物性食物。 繁殖期为4-6月。4月17日和22日在云南东南部屏边大围山采集的2只雄鸟,睾丸已经发育,量度为8×5mm,8×6mm。6月份在云南东南部见有刚离巢出飞的幼鸟。在云南西部和南部栖息地海拔约1700-2670m。种群数量稀少。 |
分布信息 | 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四川(西部康定)、云南(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 尼泊尔,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不丹,缅甸和越南北部。; |
分类学讨论 | 全世界记录3亚种 (Howard & Moore, 1980; Mayr & Cottrel, 1986)。中国记录2亚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