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Bradypterus majou (Brooks , 1872) |
中文名 | 巨嘴短翅莺 |
引证 | Dumeticola major Brooks, 1872. Journ. As. Soc. Bengal, 41: 77 (Kashmir).; |
俗名 | Large-billed Grass Warbler; |
鉴定特征 | 上体橄榄褐色;短的眉纹和眼圈色淡。下体:颏、喉白色,后者具褐斑,尤其羽基褐斑更浓;胸和尾下覆羽赤褐色;胸侧和两胁橄榄褐色;腹部中央白色。 |
形态描述 | 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和尾及翅显露部分,概呈暗橄榄褐色;翅和尾隐蔽部分褐色;眉纹短而不显,白色或乳白色;眼先和耳上覆羽浅褐;耳下覆羽白色,羽尖褐色。下体:颏白色;喉和上胸具暗褐色斑点;胸和两胁橄榄衬映或赭褐色;腹部中央白色;尾下覆羽黄褐具白色羽尖。 虹膜暗褐色;上嘴暗角褐色至淡黑色,下嘴肉色或浅角色,嘴角黄色;跗蹠浅腊黄色或肉黄色,趾色暗,爪角黄色。 量衡度:见图15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巨嘴短翅莺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3600m河谷林缘、山地灌丛、草丛中。繁殖季节,见于海拔2400-3600m林线上缘的灌丛、草丛中。冬季可下迁到海拔1200m山脚地区。由此可见,垂直迁徙现象很明显。常单独、或成对、小群在隐蔽的灌丛或草丛中躲躲闪闪,像老鼠一样非常迅速地在灌丛枝间窜跳,常常难以被发现。在迫不得已时才飞行几米后,又落入到稠密灌丛或草丛中。受惊吓时,常煽动尾和翅膀。 叫声为平静的 “tic” 声或告警时的似喘息 “trrr” 声。鸣声为单调的金属音 “pikha pikha pikha……”,每秒3声,有时连续鸣唱好几分钟 (约翰·马敬能等, 2000)。 食物主要有昆虫、昆虫幼虫、昆虫卵、以及少量植物。 繁殖季节6-7月。筑巢于矮灌丛离地面很近的树枝上,很难发现,因为它离巢时总是很快地窜跑过稠密的草地。巢呈深杯状,由草构成,内垫以细的草茎或少许羽毛。 每窝产3-4枚卵,通常为4枚。卵淡粉红色,具赤褐色斑点,尤以钝端密集成环带。卵(34枚)平均大小18.9×14.3cm (Ali et al., 1973)。 |
分布信息 | 克什米尔,印度拉达克,巴基斯坦,土耳其。; 仅分布于新疆(英吉沙南部山区、昆仑山)(留鸟)。; |
分类学讨论 | 巨嘴短翅莺全世界共计有2亚种,即指名亚种B. m. major和新疆亚种B. m. innae。这2亚种均见于我国境内。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