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Bradypterus tacsanowskius (Swinhoe , 1871) |
中文名 | 中华短翅莺 |
引证 | Tribura tacsanowskia chui Yen, 1933. Orn. Monatsb. 41(1): 15 (Yaoshan Mt., Guangxi, China).; Locustella tacsanwskia (sic) Swinhoe, 1871. Proc. Zool. Soc. London, 355 (Transbaikalin, Siberia).; Tribura tacsanowskia Riley, 1926: 42.; Tribura major netris Stresemann, 1931. Orn. Monatsb. 39: 105 (near Xining, Qinghai, China).; |
俗名 | Chinese Bush Warbler; 北短翅莺; 短翅; |
鉴定特征 | 小型鸟类(体长11-14cm)。上体概棕褐色;眉纹不显,呈淡黄褐色。下全白色沾黄或柠檬黄色,胸、两胁棕褐。 |
形态描述 | 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自额至尾上覆羽,包括两翅概棕褐色,尾羽亦棕褐色;眉纹不显,呈淡黄色。下体:颏、喉白色沾黄;腹部中央棕白沾柠檬黄色;胸具不明显的暗褐斑点;胸腹之间及两胁与背色相同,呈棕褐色,但较淡。 虹膜淡褐;上嘴暗黄褐色,下嘴较淡;跗蹠肉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长 尾长 跗蹠 ♂(1) 13.5 120 9.5 65 54 21 ♀(1) ---- ---- 9 55.4 ---- 19 0(1) 12 115 ---- 51.4 51 19.5 |
生物学描述 | 中华短翅莺是一种很安静的胆怯的小型鸟类,很隐蔽而不易被发现。每年10月至4月间主要栖息于田野、草地、灌丛、未收割的稻田、芦苇塘中。夏季常出现于海拔2800-3600m灌丛、林下树丛和草地。 食物主要为昆虫。9月在秦岭山区检验1胃,检出蛾和蝉等昆虫。 叫声:叫声为“chirr, chirr”似矛斑蝗莺Locustella lanceolata。鸣声似蟋蟀的振翅声“dzzzeep-dzzzeep-dzzzeep”,比斑胸短翅莺Bradypterus thoracicus音低 (约翰?马敬能等, 2000)。 繁殖期6-7月。通常筑巢于灌丛或草丛的地上。巢由枯草茎构成。年产一窝,每窝产5枚卵。卵底色为淡粉红色,其上缀以污灰色斑点,有时几乎看不见,钝端缀以密集的砖红色斑点,看起来就像围绕着钝端的一个小环带。卵的大小为18.5×14mm。 |
分布信息 |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远东地区,冬季见于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 陕西(西乡)、西藏东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黑龙江(小兴安岭、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兴凯湖)、哈尔滨、伊春、黑河、大兴安岭、朗乡)(繁殖鸟)、四川(北部松潘、西部二郎山)、云南(丽江山脉)、北京、河北西北部、广西(瑶山)(繁殖鸟、旅鸟)。; |
分类学讨论 | 中华短翅莺是单型种,迄今为止尚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