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Leptopoecile sophiae Severtzov, 1873 |
中文名 | 花彩雀莺 |
俗名 | Severtzev’s Tit Warbler; 彩雀; |
鉴定特征 | 体型小,全长9-12cm。 雄性成鸟 头顶鲜栗色;背及两肩沙灰褐色;腰及尾上覆羽带紫的辉蓝色。下体除腹部中央有一块栗色外,余均呈纯紫色。 雌性成鸟 体羽与雄鸟相似,但较淡,腰部的紫蓝色较少。下体仅胁部沾紫蓝外,余部概呈皮黄色。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 前额及两侧淡栗色;头顶中央至后颈栗红色;眼先淡棕褐沾蓝辉;眉纹淡黄白色;颈侧灰蓝;背及两肩沙灰褐色;腰及尾上覆羽呈带紫的辉紫蓝色;飞羽沙褐;翅上覆羽与背同色;尾羽暗褐,最外侧3对尾羽的外翈缘以宽狭不同的乳白色。下体,颏淡栗色;胸、胁与颈侧同为灰蓝色;腹部皮黄色;尾下覆羽栗色。 雌性成鸟 体色较雄鸟淡。头顶淡栗;腰和尾上覆羽稍染以淡紫蓝色。下体除两胁微沾紫蓝色外,余概呈皮黄色。 虹膜鲜红色;嘴黑色;跗蹠和趾角黑褐色,爪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9) 6.63 112.1 7.91 49.89 49.56 20.23 (5-10) (94-160) (6.8-8.3) (49-50) (48-50) (19.9-21.1) ♀♀(3) 6.63 105 7.03 48.67 48 18.63 (6-7) (105-105) (6.9-7.1) (48-49) (48-48) (18.1-19.2)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花彩雀莺Leptopoecile sophiae是一种分布于海拔较高的莺亚科鸟类,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上的针叶林或林缘灌丛以及高山灌丛带(4200m以上)的山森环境,以及山坡荒漠灌丛中,一般不进入茂密的森林中,冬季有时也下移到海拔1500m的高山、山脚和平原。常单只、成对或3-5只小群活动,性活泼,来往不停地飞或跳跃在灌丛间觅食,移动较快。 叫声细弱,为单调的 “zi -zi” 声,一声或连续两声。鸣声为甜美而嘹亮的 “ji-ji” 声。 主要以昆虫为食,冬季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繁殖期最早开始于4月中旬,最迟至7月末。1年繁殖1或2窝。通常营巢于海拔2500-4200m的山地灌丛中。巢距地面高10-60cm,偶尔也有到1m的灌木上部枝扠间或藤本植物上营巢。在有些地方,有时可见到2-3个巢彼此靠得很近。巢多置于茂密的枝叶下,较为隐蔽。以地衣、苔藓、羊毛细根和禾本科植物茎叶、蒿茎构成倒锥状巢,顶端开口。巢置于杨树幼小植株低扠处,以植物纤维缠缚于小枝上。巢高9.5cm;巢深5.5cm;巢外径9.6cm;巢内径5.4cm(王香亭等, 1991)。巢呈球形或椭圆形,也有呈杯状或不规整形状,用苔藓、植物须和动物毛构成,内垫有鸟类羽毛。出入口开于顶端,其四周固定有很多羽毛,以至于看不到巢内的鸟和卵,有时巢口用羽毛作成漏斗状。巢的大小为外径9.6-11cm;巢高15.5-15.7cm;出入口2.6-3.0cm (Dement’e & Gladkov, 1954)。 每窝产4-5枚卵,卵呈椭圆形,污白色,缀以稀疏黑褐色斑点,钝端较密集。卵的大小(1枚)为13×10.5mm。 |
分布信息 | 帕米尔,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拉达克,印度,不丹。; 新疆(西部喀什、天山、轮台(塔里木河)上游、塔里木盆地以南山脉、阿尔金山脉、罗布泊地区、喀喇昆仑山、东部哈密山)、甘肃(中部兰州、南部、西部天祝、西北部天堂寺)、青海(东北部祁连、天峻、东部西宁、泽库、青海湖以南山脉、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同仁、南部杂多、玉树)、西藏(南部、昌部地区北部及西南部)、四川(北部松潘、西部康定至巴塘、西南部)(留鸟、繁殖鸟)。; |
分类学讨论 | 本种共有4亚种,均见于我国境内,它们是:指名亚种L. s. sophiae、疆南亚种L. s. sloticzkae、疆西亚种L. s. major和青藏亚种L. s. obscura。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