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Locustella fasciolata (G. R. Gray, 1860) |
中文名 | 苍眉蝗莺 |
引证 | Acrocephalus fasciolatus G. R. Gray, 1860. Proc. Zool. Soc. London, 28: 349 (Batchian, Indonesia).; |
俗名 | Gray's Grasshopper Warbler; 柳叶儿; 苇扎; |
鉴定特征 | 上体暗棕褐色,几为纯色无斑;尾羽腹面无白端,各尾羽及飞羽末端突出一小尖(大多数有);第二枚飞羽内翈缘无缺刻;第三枚飞羽外翈缘近端部狭窄。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上体背面、翼和尾羽棕褐色;头和后颈橄榄褐色,具不明显的细黑纵纹;眉纹苍白,具黑褐色过眼纹线;耳羽处缀淡色羽轴纹,颊部具细小斑点。第二枚飞羽外翈缘泛白。下体乳白;颏、喉灰白色;胸部暗灰,略沾橄榄色,有的具密集的暗色鳞斑;尾下覆羽黄褐色至淡黄褐色,先端略淡。 雌雄鸟羽色相似。 亚成鸟:上体棕褐色(几乎不带橄榄色)。下体皮黄较为显著,由颏、喉延伸至腹,胸沾一层橄榄褐色,两腋橄榄黄褐色,尾下覆羽颜色亦深。退化飞羽长于初级覆羽。 虹膜褐色;上嘴黑褐,下嘴大部褐色,基部黄褐色;跗蹠及趾、爪暗黄褐色至棕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长 尾长 跗蹠 ♂♂(7) 29.3 180.7 16.7 79.1 69.3 26.9 28-30 165-191 15.1-17.9 76.1-84.9 61.5-75.0 25.4-29.3 ♀♀(4) ---- 177.4 15.8 77.2 70.2 26.6 ---- 170-182 15.2-16.3 72.9-82.1 68.6-72.0 24.7-28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于山地、林缘、河谷、疏林和平原草地的灌丛中,也出现在沼泽湿地和苇塘岸边草丛、灌丛地带。多隐藏在茂密的草丛下单独活动,迁徙期间则结群。繁殖期间喜欢在地上鸣叫,然后跳到灌木和小树枝顶端。在大连海洋岛采到繁殖期雄鸟,睾丸膨大7×4.5mm。鸣声为短而高的“tuopin-kaka”。通常营巢在距水域不远的草丛或灌丛的地上,也有在沼泽和湿草地高处。东北的夏候鸟,迁徙时沿海各省可见,种群数量不普遍。 食物以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繁殖期6-8月,通常营巢于距水域不远的茂密灌丛或草丛中的地上,也有在沼泽和湿地中干燥的高地上营巢的,但巢亦多置于灌丛、草丛掩盖下,极为隐蔽。巢呈杯状。巢的大小为:外径8.2cm、内径8cm、深6.8cm。 每窝产3-5枚卵,多为4枚,呈污白色。大小为22.6(22.2-23.0)×16.4(15.9-16.6) mm。 |
分布信息 | 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远东,萨哈林岛,千岛群岛,日本等地,越冬于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等地。 ; 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兴安岭根河、小兴安岭黑河、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白山、延边)、迁徙经辽宁(大连)、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沙卫山岛)、浙江、福建中部(旅鸟)、台湾(迷鸟)。; |
分类学讨论 | 至今未见亚种分化。 Stepanyan (1972) 发表新种L. amnicola之后,Neufeldt and Netschajew (1977) 认为它和苍眉蝗莺形态差异不大,而合并为1个种,Inskipp et al. (1991) 则承认amnicola和fasciolata为苍眉蝗莺的2个亚种,但是也有人认为2个应为独立的种 (Howard and Moore 1991)。我国学者郑作新 (1994, 2000) 和赵正阶 (2001) 等目前采用这一观点。 因此,该种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