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Prinia polychroa (Temminck , 1828) |
中文名 | 褐山鹪莺 |
引证 | Malurus polychrous Temminck, 1828. Planches Color., livr. 78; pl. 466, fig. 3 (Java, Indonesia).; |
俗名 | Brown Hill Prinia; |
鉴定特征 | 全长176-192mm。体形显著较山鹪莺大,羽色与山鹪莺相似,但较多棕色。夏羽:前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轴纹粗著,棕褐色羽缘较狭细而不明显,上体多染褐色。下体淡黄褐色,颏、喉和腹部中央近白色。冬羽:头顶至上背轴纹暗栗褐色,羽缘棕褐色,纵纹较夏羽明显;颊和颈侧具暗褐色细小斑纹。下体的淡黄褐色较夏羽浓著 |
形态描述 | 成鸟 夏羽:前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色,狭窄的羽缘棕褐色,纵纹不明显;眼先和眼圈黑褐色;耳羽灰褐,斑杂暗黄褐细纹;上背和肩羽黑褐色纵纹较粗,羽缘暗棕褐;下背至尾上覆羽几呈纯暗棕褐色,纵纹不显;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羽缘棕褐色;小翼羽的羽缘较浅淡。尾羽棕褐色,隐现暗褐色横纹,外侧尾羽具黑褐色次端斑和淡棕黄色尖端。颏、喉、胸和腹部浅黄褐,黑灰色羽基显露其外,腹部中央的黄褐色较浅淡,呈近白色;胸侧和两胁灰棕褐色;翅下覆羽和腋羽草黄白色;覆腿羽和尾下覆羽淡棕黄。 冬羽:前额、头顶至后颈和上背及肩羽轴纹暗栗褐,羽缘棕黄色,纵纹明显;整个上体较夏羽多棕黄褐色;眼先、眼圈和耳羽及颊部黄褐色具细小的暗褐色斑纹。下体的淡黄褐色较夏羽浓著,余部与夏羽相似。 幼鸟:前额、头顶、后颈和翕羽更多棕黄褐色,栗褐色纵纹更为显著;颊、颈侧和胸侧具暗褐色纤细斑纹。 虹膜赭褐;上嘴红褐,下嘴黄褐(冬)或上下嘴均呈黑色(夏);跗蹠和趾、爪黄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长 尾长 跗蹠 ♂♂(6) 16.5 184.75 12.6 55.33 108.6 21.5 (14-19) (180-192) (12-14) (53-58) (102-117) (20-22) ♂♂(幼2) 13, 13 156, 176 11, 12 50, 55 104, 114 21, 22 ♀(幼1) 8 -- 11 44 -- 18 00 (3) 12, 15 140, 129 10, 11 48, 48 73, 76 19, 19 -- 176 12 53 106 22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田坝区边缘和低山丘陵地带。活动于灌木草丛、竹丛之上,单个、成对或三、五只结家族群活动。鸣叫声响亮,类似 “twee-ee-ee-ee-eet” 声,短促鸣声为似喘息的 “chirt-chirt-chirt-chir” 声或 “chook-chook-chook” 声 (约翰·马敬能等, 2000)。食物主要为昆虫。剖验5至7月采自云南西部腾冲、耿马、凤庆等地的6只鸟胃,内容物中有蚂蚁,小甲虫及其昆虫碎片,动物性食物占胃内容物的100%。 据Robson (2000) 记述,在东南亚地区的繁殖期为5-6月,巢成卵园形,开口于顶端,巢筑于植株下部,窝卵数4枚,卵壳表面具光泽,呈白色或淡粉红色,在卵的宽端有红褐色斑纹,通常成环状或帽状,有的斑纹布满整个卵壳,卵的量度为17.8×12.7mm (据cooki亚种)。巢内常有八声杜鹃卵寄孵。 |
分布信息 | 云南和台湾。; 缅甸中部,泰国中部和东部,老挝下部和柬甫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
分类学讨论 | 全世界有4亚种 (Mayr and Cottrell, 1986),中国记录有1亚种。 de Schauensee (1984) 认为居留在云南西部接近保山和腾冲的yunnanensis及发现于云南东南部蒙自地区的parvirostris两亚种属褐山鹪莺。Mayr and Cottrell (1986) 和郑作新 (1994) 将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台湾的褐山鹪莺列为P. p. bangsi亚种。 Harington (1913) 依据由Dr. Anderson 5月和6月,Col. Rippon 3月和4月,两次采自云南西部腾冲,保存在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的7号标本描记了Suya crinigera yunnanensis新亚种。记述:“雄鸟夏羽的头部呈暗鸟褐色,几呈黑色,每羽具淡色边缘,形成细纹斑杂;背暗褐,亦具亮缘;翅暗褐,初级飞羽外缘亮褐色,尾羽亮褐。喉和胸茶黄白色,黑色羽基显露其外,翅下覆羽皮黄,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的皮黄色较暗;嘴黑色。嘴峰10mm;翅长58mm;尾长103mm;跗蹠20mm。雌鸟与雄鸟很相似,翅长51mm;尾长90mm;跗蹠20mm”。 La Touche (1921) 录自云南东南部的S. c. bangsi新亚种认为“近似于S. c. yunnanensis亚种,不同点在于夏羽上体的褐色较亮,冬羽在头顶有较暗的条纹。嘴大如云南西部的鸟。翅长53mm。模式标本♂? 1920年9月19日采自云南东南部蒙自。” 根据采自腾冲、景东等地褐山鹪莺的标本其形态与Harington (1913) 的记述基本相符。所以,我们认为按命名法规的优先律原则,分布于中国云南的褐山鹪莺应为Prinia polychroa yunnanensis亚种。La Touche (1921) 描记的Suya crinigera bangsi应属同物异名。 褐山鹪莺和山鹪莺在云南西部和南部有同域分布的现象。La Touche (1921) 描记于云南东南部的S. c. parvirostris,体形较小,嘴峰9-10mm,翅长46-51mm。仍应属山鹪莺。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