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Alcippe poioicephala (Jerdon, 1844) |
中文名 | 灰眼雀鹛 |
引证 | Thimalia poioicephala Jerdon,1844,Madr.Journ.Lit.sci.8:169(模式产地:印度 Nilgiris)。; |
俗名 | Grey-eyed Tit Babbler;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头暗褐灰,有黑色侧冠纹;上体橄榄褐;翅表与上体相似;尾褐;下体浅茶黄。 |
形态描述 | 形态(依据滇南亚种的标本)前头、冠部和枕部烟褐灰;头部黑色侧冠纹自额基后部达于上背;上体橄榄褐,背部缀以灰色;腰和尾上覆羽茶黄褐;翅上覆羽与上体相似;飞羽表面茶黄褐;尾褐,外缘与尾上覆羽相似;头侧和颈侧茶黄褐;颏、喉和下体包括尾下覆羽浅皮黄。 虹膜灰色;嘴峰黑色,下嘴灰;脚肉白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9) 18,19 153,158 12.51) 66.8 70.0 21.4 20,23 160,160 (11—14)(65—71)(65—75) (19—24) ♀♀(5) 16,16 150,153 11.7 66.2 70.2 22.1 17,17 155,170 (11—13) (64—71) (67—73) (21—23)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小群活动,冬季曾见1—2只活动。 栖息在海拔较低的山林。在云南西双版纳,栖息在海拔数百米的低山区。在云南西部澜沧获得的1只鸟是在海拔1250米的山林活动时采获。灰眼雀鹛常见在山地灌丛、竹丛、常绿阔叶林下灌丛活动。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5月采自云南南部的1只鸟,胃内有甲虫、蝗虫和植物种子等(郑作新等,1960)。在云南西双版纳于1月(8只)、3月(1只)、12月(1只)获得的10只鸟,胃内剖检有鳞翅目幼虫(6次)、膜翅目幼虫(3次)。其他昆虫碎片(2次);仅1只胃内有野草种子。 |
分布信息 | 见于云南。; 在国外,分布在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半岛。; |
分类学讨论 | 灰眼雀鹛 (A.poioicephala)与灰眶雀鹛(A.morrisonia)和白眶雀鹛(A.nipalcnsis)羽色酷似。它们之间的区别易被疏忽。 A.poioicephala没有眼圈外,头侧和颈侧茶黄褐而非深灰。褐胁雀鹛(A.dubia)眉纹白色。褐雀鹛(A.brunnea)上体大都暗褐。其他雀鹛翅表外侧灰白。 亚种分化 有8个亚种,分布在中国的有2个亚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