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Garrulax sannio Swinhoe, 1867 |
中文名 | 白颊噪鹛 |
俗名 | Streaked Laughing Thrush;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通体为深浅不同的棕褐色;头侧具明显的白色眉纹;眼先和颊亦白。 |
形态描述 | 形态(依据四川宜宾所采的标本) 头顶至后颈深栗褐色;眉纹白色,故亦称为白眉噪鹛;眼后至耳羽褐黑;眼先及颊均白而带些棕色,尤其是眼先;背面棕褐色;两翅表面亦然,初级飞羽的外翈变淡而沾棕;尾深棕褐;喉和胸与头顶同色,但较浅淡;腹淡棕色,两胁和胫羽转暗棕;尾下覆羽红棕。 雌雄同色。 虹膜栗色;嘴暗角褐近黑;跗蹠黄褐;趾、爪等更深些。 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0) 67.5 228 21 96.5 108.8 38 (60.5—78) (210—255) (19—22) (91.5—99.5) (98—115.5) (36—39) ♀♀(20) 65 215 20.6 93 104 37 (57—70) (108—234) (19.5—22.5) (90—98) (97.5—111.5) (35—39)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栖于平原至海拔2.000余米的高山地区,活动于山丘、山谷、山脚以及田野的灌丛和矮树丛间。性善结群,常与黑脸噪鹛混群活动。习性与其他鹛类相似,但不如它们之畏缩易惊,也擅鸣叫,鸣声与黑脸噪鹛相似,有如“jeer—jeer”,喧噪响亮,音锐颤而急促,晨昏间,特别在天气晴朗时,相互呼应唱和,经久不息。它们不善高飞翱翔,习于在灌丛间穿梭,且窜且跃,很少静止,不易察见,故常仅闻其声而未见其形。 性杂食。但以昆虫较多。郑作新(1961)在湖南剖析46个鸟胃,曾检出蝗虫、螳螂、铜绿金龟甲(Anomala corpulenta)、其他金龟甲、蝽象、松毛虫(Dendrodimus punctata)卵、白蚁、蚂蚁等;植物性食物以野生植物种子较多,在二个鸟胃内见有作物种子。在秦岭地区,曾在5—10月间剖检125只鸟胃,结果昆虫占了取食总频数的80%,植物性物质占58%,余为蜘蛛和虾等,各仅取食2次。所吃的昆虫主要为甲虫(65次),包括许多有害的种类,如象甲、翈虫、金龟甲、金花虫、天牛及一些有益的种类,如瓢虫(4次)、步行甲(2次)等,昆虫幼虫和蚂蚁也检出了不少,各占15次。 繁殖季节一般在3—7月间。据李桂垣(1982)在四川成都对这种噪鹛繁殖的报道,先后共发现10个巢,分别筑在柏、竹及棕树上,距地高1.36—6米。巢均呈碗形,外壁用稻草、竹叶、细藤、松枝、禾本科草茎、麦茎和棕丝等筑成,内垫以细草茎、松枝、松叶、柏枝、竹根和树根等。巢(10个)的平均大小为:外径(11—20)13.8×11.4(7.5—14),内径(6—9.5)8×8(6—9),高9.8(8—12),窝深6(4—9.2)厘米,每窝产4枚。卵为钝椭圆形,呈纯蓝色或纯白色,壳厚而富于光泽。23枚卵平均重5.32(4—6)克,大小为26.2(22.5—28.2)×20.6(19—30)毫米。孵卵期为15-17天;育雏约12天。孵卵和育雏,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刚孵出的雏鸟全身裸露无羽,到三或四日龄时,翅、肩、背和两胁开始出现羽芽,五日龄时开始睁眼。雏鸟的食物全部都是昆虫,可见白颊噪鹛繁殖期间,在消灭农林害虫方面很有作用。 |
分布信息 | 在国外,见于印度阿萨姆,缅甸东北部,老挝和越南等的北部。; 甘肃和陕西等省以南,及西藏昌都地区和云南西部以东的华南大陆,包括海南岛;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计有4个亚种,其中3个见于我国。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