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Stachyris ruficeps Blyth, 1847 |
中文名 | 红头穗鹛 |
俗名 | Red-headed Tree Babbler;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体形小;冠部棕红;上体淡橄榄褐;翅和尾暗褐色;脸淡茶黄或有褐色渲染;下体浅灰黄色;体侧淡橄榄褐;喉具黑色细形短干纹。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普通亚种的标本,采自湖南) 冠部棕红,额基稍淡而微染黄色,枕部转呈橄榄褐;上体纯淡橄榄褐色,渲染以绿色;尾上覆羽较背部稍浅;翅褐色,翅表外侧茶黄以至淡茶黄色;内侧飞羽外缘大都与上体同色;尾褐色,较翅浅淡;眼先淡灰黄或淡灰茶黄色,各羽的羽干延长若须,黑色;颊和耳羽与眼先略同,或多或少渲染以橄榄褐色;眼上方灰橄榄褐,或染浅黄色;颏、喉以及下体呈浅灰黄或浅灰茶黄色,新鲜标本远较陈旧标本鲜亮,多显浅黄而少灰橄橄褐渲染;喉部缀以若隐若显的黑色短纹,陈旧标本未发现羽干纹;很陈旧的标本下体几无黄色渲染,呈浅褐灰色;下腹、覆腿羽、尾下覆羽和胁部均微染灰橄榄褐色。虹膜棕红;上嘴角褐,下嘴浅淡,呈肉黄色;脚肉褐色或浅角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2) 9.6 109.1 12.4 52.4 47.7 18.5 (8—11) (99—118) (11.5—13) (48—55) (45—50.5) (17.5—19.5) ♀♀(13) 9.1 107.8 12.3 51 46.2 19 (7—11) (100—115) (11.5—13) (48—55) (43—52) (18—20)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S.ruficepe 是 Stachyris 属在中国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分布最北界的陕西南部,见于海拔500—700米低山阔叶林的平原地带,或多林坡地以至高山密林中(郑作新等,1962,1963)。在四川、云南一带,分布自海拔约1,000米至2,500米,栖于沟谷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带,还见于山地稀树草坡及高山针叶林中。在秦岭大巴山的低山阔叶林中,4天数量统计结果,平均每日遇见3.7只。红头穗鹛常活动于灌丛中,也见于高草丛或蕨丛。单独或结小群活动,曾见与棕颈钩嘴鹛或其它鸟类混群活动。鸣声单调,似“tü-tü—tü……”,每次鸣唱多发三声(郑作新等,1973)。 食物以昆虫为主。采自秦岭大巴山的3只,胃内大部分为昆虫(郑作新等,1962);6月采自云南河口的2只,胃内均有昆虫,如甲虫和鳞翅目幼虫等,1 胃内兼有种子(郑作新等,1960);9-11月间获自秦岭的3只鸟胃均有昆虫,主要为甲虫、蚂蚁等,另有蜘蛛和植物碎片(各1次)(郑作新等,1973);3月获自贵州的2只胃内纯系甲虫(胡鸿兴等,1978);4月采自云南绥江的1只,胃内几纯为昆虫(何晓瑞等,1980);剖析3月(1只)、5月(4只)、6月(2只)、7月(2只)、8月(2只)、10月(1只)和11月(1只)采自云南的13只鸟胃,胃内食物有甲虫(8次)、鳞翅目幼虫、直翅目昆虫、膜翅目昆虫和双翅目昆虫(各6次)、其他昆虫(4次),此外尚有植物种子(3次)和果实(1次)。1962年5月6日采自云南西南部营盘小黑山的1只雄鸟,睾丸已膨大。 |
分布信息 | 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中部沿喜马拉雅山脉向东,经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至缅甸北部、老挝和越南。; 西藏、陕西南部、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台湾、海南岛(留鸟)。;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S.ruficeps 体型大小及羽色与 S.ambigua 酷似。曾有以 S.ambigua 的地理亚种 Plunicola 作为 S.ruficeos 的种下类群,可见它们之间在外形上的密切关系。见于中国的 S.ambigua 和 S.ruficeps 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上体橄榄绿染棕,而后者上体呈橄榄绿或橄榄褐色,少有棕色之渲染。 S.ambigua 胸部呈鲜淡黄色,与S.ruficeps 的淡灰黄或淡黄色相区别。羽色有狐变现象,新鲜标本上体有绿色渲染,下体有明显的黄色;陈旧标本上体和尾显然狐变为浅褐色,翅表转呈茶褐色,下体无黄色渲染,为淡褐灰色,喉部未见黑色短轴纹。 亚种分化共计7个亚种,分布于中国的有4个亚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 |